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橘荔散结丸由罗元恺教授创制,具有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软坚散结兼益气养血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罗元恺认为[1]子宫肌瘤的形成与气滞血瘀、痰凝和正气不足有关,治宜攻补兼施,强调经期与平时治疗用药不同。本文分析了橘荔散结丸组方思路,并从该药对子宫肌瘤患者NK细胞活性的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以及对子宫肌层及瘤体组织雌(ER)、孕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基因(PRmRNA)表达影响的角度探究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月经的产生以肾为根本,多数医家从肾论治卵巢早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角色的转变,妇女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现代研究表明,卵巢早衰与情志关系密切,但古代医家及现代医家对之论述不多。《傅青主女科》从"郁"论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气郁为病",首创"柔肝解郁法",提出了解郁重在养血育阴、益气健脾的新见解,对于治疗卵巢早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0岁,已婚,婚前同居未避孕一直未孕5年,于是作腹腔镜检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则,周期:4~5/28~30,量中,色暗红,偶夹血块,痛经(-),腰酸(+),经前乳房胀痛。LMP:15/8~20/8,量色质与平素同,白带量中,无异味。2003年在外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①考虑官腔内轻度粘连;②双侧输卵管炎,通而不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的变化。方法:连续观察9天NOD/SCID鼠,每日进行两次阴道涂片,计算动情周期时间及发生率。卵巢切除后,阴道涂片并观察阴道涂片变化。结果: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为4-6天。有规律动情的小鼠占80%。阴道口状态与动情周期无明显相关。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呈动情后期或动情间期改变。结论: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法可判断NOD/SCID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及特点,NOD/SCID雌性小鼠卵巢切除手术有效。  相似文献   
5.
认为子宫腺肌病以"血瘀"为本,"痛证"为标,治疗上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辨证论治,审因止痛,"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分而治之",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受孕率。  相似文献   
6.
关永格 《新中医》2018,50(11):249-250
简版:李坤寅教授,医学博士,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一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李教授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治学严谨,通过临床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擅长治疗自然流产、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临床经验丰富,用药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对人子宫腺肌病细胞缩宫素受体(OTR)mRNA、雌激素受体α(ER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分为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缓急止痛方高、低剂量组,活血行气方高、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及米非司酮(RU486)组,每组5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子宫腺肌病细胞,采用荧光RT-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OTR mRNA、ER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子宫腺肌病细胞的OTR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及活血行气高剂量组的OTR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U486组比较,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OTR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急止痛低剂量组比较,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OTR 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的ERα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及缓急止痛高、低剂量组的ERα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U486对照组比较,化瘀止痛方高、低剂量组、缓急止痛高剂量组子宫腺肌病细胞ERα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止痛方高剂量组与活血行气高剂量组比较,子宫腺肌病细胞ERαmRN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止痛方可能通过降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OTR mRNA、ERαmRNA表达,减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强度,从而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在降低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OTR mRNA表达方面活血行气药贡献值较大,在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ERαmRNA表达变化中缓急止痛药的贡献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及芳香化酶(P450arom)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子宫腺肌病患者病灶组织及石蜡切片,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ER、P450arom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水平,以宫颈CINIII为对照组.通过体外培养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采用CCK-8法观察雌激素激活组、ER抑制剂组、ER抑制剂+E2激活组、雌激素剥夺组、雌激素剥夺+ER抑制剂组各组状态下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 与对照组子宫肌层及内膜相比较,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中雌激素、ER、P450arom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与在位内膜比较雌激素、P450arom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E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R抑制剂组及ER抑制剂+雌激素激活组均能抑制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增殖,两组之间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剥夺组与雌激素剥夺+ER抑制剂组均能抑制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增殖,其中雌激素剥夺+ER抑制剂组抑制效果大于雌激素剥夺组(P<0.05).结论 通过雌激素激活及剥夺状态下证实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及在位内膜过高表达的雌激素、ER、P450arom促进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增殖,其中雌激素通过与E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ER除与雌激素结合外,还可通过其他途径促进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灌胃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内膜的修复作用及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35只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对照组、BMSCs组、LBP组和LBP+BMSCs组(联合组),每组7只,干预后HE染色测内膜厚度、血管及腺体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内膜波形蛋白、角蛋白及整合素αvβ3 (ITGαvβ3)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因子(VE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内皮素受体A(ET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内膜变薄(P0.05),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LBP组和联合组内膜增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管数量及腺体数目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LBP组和联合组血管数量及腺体数目均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波形蛋白、角蛋白及ITGαvβ3平均光密度(MOD)值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LBP组和联合组波形蛋白、角蛋白及ITGαvβ3的MOD值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VEGF、LIF、ETA的MOD值均降低(PP0.05),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LBP组和联合组VEGF、LIF、ETA的MOD升高(P0.05)。各指标结果联合组均优于BMSCs组或LBP组(P0.05)。结论 LBP灌胃联合BMSCs移植可对薄型子宫内膜起一定修复作用,有助于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内膜容受性,且LBP灌胃与BMSCs移植两者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