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蛋白)、胎球蛋白A(fetuin-A)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诊治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有无钙化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评估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诊断血管钙化的效能。其中,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为3组,每组34例,比较不同钙化组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以及分析血管不同钙化程度与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相关性,以及评估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诊断血管重度钙化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FGF23、sclerostin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etui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0、0.967、0.722(P<0.05)。在不同钙化组中,FGF23、sclerostin蛋白水平均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而fetuin-A水平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严重程度与FGF23、sclerostin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fetuin-A呈负相关(P<0.05)。血管重度钙化患者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AUC分别为0.917、0.926、0.749(P<0.05)。结论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可将以上指标作为临床诊断血管钙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AI、CD36表达的影响,观察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采用单核细胞U937、内皮细胞EA.hy926单独培养、隔离培养及混合培养的方法形成不同的培养条件,通过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AI、CD36的表达程度。[结果]单核细胞单独培养条件下清道夫受体AI和CD36的表达量较低,在和内皮细胞隔离培养及混合培养后两者的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在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AI和CD36表达增高的调节中起着一定的介导作用,但不占主要地位。[结论]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可通过多种环节上调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AI和CD36的表达,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彦龙  闫鲲  谢飞  韦婵  王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79-6279
肾移植术由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易出现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治疗困难。现就我院6例活体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尤其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发病与机体免疫低下有关。肾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2004-09-2010-12共行肾移植172例,发生带状疱疹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5~46岁,平均35.6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患者术后均服用  相似文献   
6.
韦婵  谢飞  闫鲲  党彦龙  王娟  刘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463-5463
我院近1a内肾移植围手术期发生股神经损伤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氨氯地平降压治疗(5 mg/d,n=39),替米沙坦组单独服用替米沙坦(80 ms/d,n=38),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替米沙坦(80 ms/d,n=36)与吲达帕胺(1.5 mg,n=36),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血压及空腹血尿酸(serum uric acid,BUA),分别评估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BUA影响.结果 治疗3个月后,共有113例具有完整的随访信息,3组SBP、DBP均较基线血压显著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SBP、DBP降幅均大于对照组及替米沙坦组(P<0.05).BUA水平,替米沙坦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应用能显著增强降压作用;替米沙坦有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UA水平的作用,但两者联合应用后减弱其降低BU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