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适应证和疗效,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施行肝切除术的6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8.1%和26.0%,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20例肝转移灶有假包膜形成。结直肠癌Dukes分期、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假包膜形成对术后生存率有影响(P<0.05)。术后综合治疗者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无综合治疗者(P<0.05)。肝转移灶大小及其切除时间并不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临床病理分期早、肿瘤分化程度高、转移灶数目不超过3个、肿瘤假包膜形成及术后综合治疗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付祝能  俞世安 《浙江医学》2000,22(6):383-384
自1994年Kin等 [1] 报道了端粒酶重复诊断扩增法 (TRAP)以来 ,国内外对各种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端粒酶的研究报道骤增 ,但以体液进行端粒酶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 ,尤其对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取胆汁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报道更少。由此 ,我们对部分外科住院患者取胆汁标本 (引流或穿刺 )进行TRAP法端粒酶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标本来源 :87例患者中胰腺癌25例 ,胆管癌15例 ,壶腹癌14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 ,胃癌15例 ,良性病变 (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炎等 )17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 ,取其引流或穿刺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位于胆囊底体部的良性息肉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的15例患者资料,术前行B超及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确定胆囊息肉部位及大小,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底体部良性息肉样病变。结果 15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23.67±5.38)min,术后48 h内出院,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胆囊收缩指数最低,且低于术前(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胆囊功能逐步恢复,胆囊收缩指数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无消化不良、脂肪泻、息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曾在胆道梗阻的外科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如能合理地选择适应证,该手术在治疗胆道梗阻的众多术式中仍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病人,尤其是胆道良性疾病患者,常因反流性胆管炎而反复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解剖性缩小右半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anatomical narrow right hemihepatectomy, LANRH)的1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门静脉分支及流域分析, 术中超声定位肿瘤和目标肝蒂, 并沿Laennec膜控制目标肝蒂后行LANRH, 其中Ⅴ-Ⅵ-Ⅶ段切除6例、Ⅵ-Ⅶ-Ⅷ段切除9例、Ⅴ-Ⅵ-Ⅷ段切除2例、Ⅴ-Ⅶ-Ⅷ段切除2例, 流域分析提示与右半肝切除相比平均提高16.3%的功能性残肝体积, 手术时长150~280 min, 术中出血量100~550 ml, 术后住院时间5~13 d, 术后出现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4例(腹腔积液2例, 胆瘘1例, 肺部感染1例), 均经药物治疗好转, 无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无术后小肝综合征和死亡。本研究表明三维可视化下Laennec入路联合术中超声行LANRH是安全可行的, 相比右半肝切除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残肝体积。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临床上往往缺乏特征性的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困难,漏诊和误断率高[1].本文同顾性分析本院从1997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2例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男8例,女4例;年龄20~62岁,中位年龄39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3%为45岁以下患者,绝大部分无临床症状。10例为单发病壮,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直径2.0~13.4cm,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均正常,术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6/8)。均经手术切除病灶,随访4~7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7年1月至1995年1月8年间32例切脾及41例保脾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及远期感染性并发病两组无明显差异;切脾组脾门,脾动脉周围淋巴结镜检阳性率分别为12.50%,15.63%;ⅠⅡ期病例5年生存率切脾组较未切脾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病例无期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有效血流量、总胆红素、乙型肝炎、血浆总蛋白等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127例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以15 min吲哚菁绿滞留率(ICGR15)为变量,以肝有效血流量(EHBF)、血浆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HBV)为自变量,综合分析多个独立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回归模型ICGR15=25.469-20.520 EHBF+0.044 TBIL+4.217 HBV;F=70.734,P<0.01;修正R2=0.624,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肝有效血流量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患有乙型肝炎呈负相关。其机制可能是总胆红素与吲哚菁绿竞争性结合载体,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及其肝血流量变化有关,而血浆总蛋白对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双荷包桥接式和导管对黏膜式两种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双荷包桥接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采用双荷包桥接式胰肠吻合或导管对黏膜胰肠吻合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