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不稳定膀胱模型下尿路组织氮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不稳定膀胱模型,电针会阳、中膂俞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膀胱逼尿肌、膀胱颈平滑肌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不稳定膀胱模型其膀胱逼尿肌、膀胱颈平滑肌中氮能神经递质明显下降,而电针治疗则可促进氮能神经递质的生成和分泌。结论:电针促进膀胱组织中氮能神经递质的生成和分泌可能是电针治疗改善不稳定膀胱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可靠,近年来对针灸治疗SUI的治疗机制多有研究,其研究角度多从促神经修复和改善结缔组织胶原代谢进行阐释。肠道菌群与肌肉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肌少症等疾病研究,用于阐述骨骼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盆底肌肉薄弱和功能下降是SUI发病的重要原因,肠道菌群失调或可引起盆底肌肉薄弱和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增加盆底肌肉支持力和功能,改善SUI的机制之一。基于肠肌轴理论,通过健脾益气法针灸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以防治SUI。  相似文献   
3.
芒针治疗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芒针疗法与常规针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的临床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随机对照的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72例)和常规针刺组(78例),均取秩边、中极,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积分、尿流率、残余尿的变化。结果:芒针组有效率为83.3%,常规针刺组有效率为44.9%,芒针组能有效改善I-PSS症状积分、增加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芒针疗法对BPH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郁金银屑片中士的宁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黎  侯文峰  侯文光 《中药材》2002,25(12):904-905
郁金银屑片为一复方中药制剂,具有疏通气血、软坚消积、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马钱子为方中剧毒药,因此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钱子中土的宁的含量,作为控制本品内在质量的一个指标。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claLss-vp-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士的宁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郁金银屑片(自制)。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不稳定膀胱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定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性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相似文献   
6.
腰骶段穴位对不稳定膀胱调节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肾俞、会阳、肾俞加会阳对不稳定膀胱(USB)主要症状的影响,探索针刺不同穴位治疗USB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89例US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以I-PSS积分为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3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组间比较。结果(1)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均能明显改善USB患者I-PSS总积分(P<0.05),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疗效优于肾俞组(P<0.05)。(2)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0%、82.8%和90.0%。但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要明显高于肾俞组(P<0.05)。结论会阳穴、肾俞穴、肾俞加会阳穴均能调节USB患者排尿紊乱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以肾俞加会阳穴治疗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氟骨症的X线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文光 《放射学实践》2002,17(2):176-176
氟骨症是由氟慢性中毒所引起的一种职业病或地方病。与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或长期接触氟化物有关。由于氟的慢性积累性中毒,从而引起全身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笔者收集本院2年来28例典型氟骨症病例。材料与方法28例患者共摄片110张,每例摄胸部平片、骨盆平片、腰椎正侧位片各一张,按年龄选择代表性摄片颈椎、胸椎16张,胫腓骨、桡尺骨10张。 28例患者均有在地区性氟骨病流行区长期生活史(>15年)。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7~74岁,平均32.1岁。19例有不同程度的氟斑牙。由于受危害的程度及个体敏感性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主要…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和分析近十五年来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结果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但辨证和疗效评价的标准不一致。结论今后应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完善的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规范化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60眼)。两组均穴取上睛明、下睛明、瞳子髎、攒竹、风池、合谷、三阴交、太溪、太冲,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导气针刺法加电针治疗,电针穴取双侧瞳子髎、攒竹,每次留针30 min。1周治疗3次,治疗1个月,共1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症状积分、BUT、SⅠT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观察组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和SIT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改善BUT及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优于对照组的73.3%(44/60,P0.05)。结论:常规电针治疗及导气针刺法加电针治疗对干眼症均有疗效,且导气针刺法加电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常规电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兔脊髓损伤节段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治疗28d后,分别取兔脊髓损伤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GF阳性细胞计数的表达水平;并在术前、术后麻醉清醒后1h、术后1d、7d、14d、28d通过分析改良Tarlov评分法比较各组兔后肢运动功能状况。结果:1.脊髓损伤节段NGF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治疗后模型组与电针组较空白组NGF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治疗后电针组NGF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模型组(P<0.05)。2.下肢运动功能:经改良Tarlov评分显示,术后28d后,电针组评分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可能通过激发损伤段脊髓组织中NGF的表达增多,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