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的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进行在体示踪的可行性,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再分布情况。方法从猪的髂骨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BMMSCs。用SPIO和CM—DiI(Cell Tracker^TM C-7001,Molecular Probe)对细胞进行双重标记。通过导管将标记的细胞注射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分别在细胞移植后当天、移植后1周、3周通过MRI检查对移植细胞进行在体示踪;并分别取不同器官的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的SPIO标记的BMMSCs可在心脏MRI上显影,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点状信号缺失或低密度影像,并可持续3周。病理检查发现移植细胞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移植冠状动脉相关的心肌组织内,在移植后1周可见细胞进入冠状静脉系统内。移植细胞在体内能分布至肺、脾和肾,而在肝组织中很少见。结论用MRI技术可对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的SPIO标记的BMMSCs进行在体示踪;移植细胞在体内有向非靶器官再分布的情况,相关器官组织形态学未见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目前临床使用的磁共振对比增强剂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标记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从中华小型猪髂骨处抽取骨髓,体外培养扩增MSCs.将SPIO和MSCs共同孵育培养36 h.普鲁士蓝染色评价细胞的标记效率;通过MTT比色实验评价SPIO对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检测标记后细胞的活性;使用Costar Transwell方法评价铁离子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细胞分化诱导液培养标记后的细胞评价其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①MSCs经SPIO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率在95%以上,电镜切片观察可见高密度铁颗粒位于细胞浆内.②MSCs经SPIO标记后,MTT比色实验发现随着培养液中SPIO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改变;台盼蓝染色显示98%的细胞保持活性;仍可保持原有的细胞形态,可继续培养、传代;细胞迁移试验发现MSCs对SDF-1和VEGF诱导的迁移能力没有明显的减弱;细胞仍可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SPIO可以安全、有效地标记MSCs.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寻找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脑损伤的评价指标,探讨S100蛋白在CPB围术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0 例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CPB 下行心内直视术,观察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CPB围术期的不同时点测定血浆S100蛋白浓度.结果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其中出现精神症状2例,脑梗死1例.CPB开始后引起S100蛋白血浆浓度明显升高,术后24~48小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S100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且于术后24小时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CPB可引起血浆S100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对术后脑损伤的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 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 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选取5 min 的阶段,研究心率变异性在房颤发生前4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分析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在房颤发生前的变化。结果281例肺切除患者术后有48例出现房颤,发生率17.1%;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 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 SDNN、rMSSD、pNN50、HF 均有明显升高,而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的指标 LF /HF 则有逐渐降低趋势;在房颤发生前5 min 的 SDNN、rMSSD、pNN50、HF 明显升高,而 LF /HF 比值明显降低,表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升高,RR 间期在房颤发生前逐渐缩短。结论肺叶切除术后的房颤发生前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升高的表现,肺叶切除术后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升高的背景下迷走神经张力竞争性升高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能否降低肺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7年~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患者341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其中169例患者给予术前口服、术后进食后即开始口服地尔硫卓, 直至术后14 d;安慰剂组172例患者。观察的终点是对治疗期间持续房颤或临床症状明显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地尔硫卓治疗组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10.6%(20/169)]较对照组[19.8%(36/172)]显著降低(P<0.05);房颤发生的患者中地尔硫卓治疗组的平均心率较安慰剂组也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在术后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无明显的与口服地尔硫卓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预防性口服地尔硫卓可以显著降低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例1男,44岁。交通伤致胸背痛16 h入院,入院时CT显示: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第1、第3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第10 d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增加,经第6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600 ml,复查CT示后胸腔积液包裹,无法引出。  相似文献   
7.
血浆S100蛋白在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S100蛋白在体外循环术中和术后脑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40例,在体外循环中和结束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S100浓度,并观测病人术后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可引起病人血浆S100蛋白明显升高,水平最高的3例术后均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术后24~48h无精神神经并发症者血浆S100蛋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引起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变化对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我科对1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2-65岁。突然发作胸背部撕裂样疼痛9例,胸部憋闷不适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高血脂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塞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在心肌梗塞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选取心肌梗塞模型大鼠通过心脏超声评价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静脉注射MSCs后其组织结构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塞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超声检查发现在细胞移植后实验组(12只)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左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12只):[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0.92±0.16):(1.078±0.15)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0.66±0.13):(0.79±0.11)c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8.4±4.2):(24.3±3.1)%;左室射血分数(52.7±4):(42.89±4.2)%,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移植细胞有向梗塞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及其所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牛颈静脉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2例,均应用牛颈静脉置换受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结果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12—36h上腔静脉阻塞症状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化疗,2例恶性胸腺瘤术后6个月接受局部放疗。牛颈静脉1年通畅率为100%。1例肺癌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未接受治疗,1例肺癌和2例恶性胸腺瘤均于术后24个月死亡。随访期间未见移植的牛颈静脉内血栓形成及钙化。结论应用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对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