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7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85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636篇
内科学   327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06篇
综合类   1370篇
预防医学   51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439篇
  16篇
中国医学   510篇
肿瘤学   26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检测蒜氨酸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探讨蒜氨酸体内外抗菌机制。方法 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蒜氨酸MIC和MBC,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表面蒜氨酸,探讨蒜氨酸抗菌机制。体内蒜氨酸和青霉素分别治疗金葡菌感染家兔脓肿,检测脓汁标本中细菌存活情况,探讨体内蒜氨酸抗菌作用。结果 蒜氨酸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047 μg·mL-1、6.094 μg·mL-1、0.386 μg·mL-1、0.386 μg·mL-1,蒜氨酸体外无杀菌活性。浓汁标本: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蒜氨酸与菌体蛋白、细菌酶蛋白结合阻断细菌与环境物质交换,抑制细菌生命活动,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无杀菌活性;蒜氨酸体内代谢成大蒜素,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5-羟维生素D3(Vit 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T2DM早期肾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继续原有降糖方案,治疗组在既往用药基础上,肌肉注射Vit D3注射液,疗程均为10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上调,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及肾脏损伤分子-1(KIM-1)水平下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Vit D3水平上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T2DM患者Vit D3水平与MA(r=-0.432),β2-M(r=-0.615),及KIM-1(r=-0.763)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it D3可有效减轻T2DM患者的早期肾损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本文报告我院经 X 线、手术、病理证实位于脾脏上的腹腔妊娠并形成石胎一例。病例报告住院号86—2872,患者,女,48岁,已婚,因食欲不振伴全身乏力四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患者 ,男 ,2岁 6个月。因自出生至今未萌牙就诊。既往体健 ;父母亲健康 ,非近亲婚配 ,父亲嗜好烟酒 ;家族中三代以上均无类似病史。体查 :营养、发育(除牙外 )、智能等均正常 ,毛发稍细稀 ,汗腺分泌可 ,全身各种检查均无异常 ;颌面部无畸形 ,口正常 ,全口为无牙 ,上下咬呈现垂直接触 ,龈垫较厚 ,唾液分泌清亮。X线 :曲面断层因不合作而未拍摄 ;咬片示 :下颌未见牙胚影 ,上颌约相当于 3| 13区可见圆形始钙化影。诊断 :先天性无牙症2 讨论先天性畸形牙 ,多生牙、个别或数个牙缺失[1] 临床上多见 ,但乳牙全缺 ,恒牙大部分缺失则…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桂冠由三位科学家摘取,他们是:美国犹他州大学医学院的M.R.卡佩奇、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的M.J.伊文思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O.史密西斯。他们之所以荣膺诺贝尔奖,是因为在"胚胎干细胞和哺乳类DNA同源重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他们促使了"基因打靶"技术的应用,而该技术有助于人们揭示众多基因的功能,从而对胚胎发育、正常生理以及衰老与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