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损害多系统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神经症状,由于诊断标准不同,报道SLE的神经精神损害(NPSLE)约为14%~75%,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诸如弥漫性脑病、痴呆、谵妄、情感障碍、焦虑、颅神经病、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癫痫、头痛、无菌性脑膜炎、假脑瘤等多种症状。因此评价NPSLE的关键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诊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NPSLE表现,以往被广泛应用的分类诊断标准只认定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癫痫和精神病)作为NPSLE的诊断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双时相显像在鉴别甲亢与桥本氏病、亚甲炎甲亢期的价值。方法:对甲亢、桥本氏病、亚甲炎甲亢期患者进行99mTcO4-甲状腺血流和静态显像。结果:38例甲亢患者摄99mTcO4-曲线均未见颈动脉峰,其中,84.2%的患者5min摄99mTcO4-曲线为速升型(≥50%),15.8%为缓升型(40%-49%)。桥本氏病、亚甲炎甲亢期的患者,摄99mTcO4-曲线均可见颈动脉峰,曲线为缓升型或低平型(<50%)。结论:甲状腺双时相显像鉴别甲亢和非甲亢疾病方法简便、安全,影响因素少,特异性高,可作为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胸闷气短者肺栓塞发病情况,寻找肺栓塞的诱因及临床特征。方法:依基础疾病对461例胸闷气短者进行分组,以患心脏病、下肢水肿等基础疾病的胸闷气短者为病例组,以断往体健的胸闷气短患者为对照组,应用PEMS软件对患病率进行区间估计、χ2检验和肺栓塞的危险度进行。结论: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心脏病、手术后、下肢骨折、糖尿病、肥胖等疾病与肺栓塞的发生密切相关;下肢水肿/静脉曲线者患肺栓塞的危险性最大,其次依次为产后、下肢骨手术/骨折、癌症手术、心脏病(房颤/心梗)、糖尿病、普外手术、肥胖(超标准体重20kg)。提示胸闷气短患者,特别是合并有上述疾病时,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尽早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助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肝素钠50mg,2/d静脉滴注,连用5d。对照组给予低分于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2/d,连用5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普通肝素分次静点较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代谢角度评估重症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0月45例重症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患者,根据血糖水平采取不同的降糖治疗措施。其中常规胰岛素加rhGH治疗组(常规组)24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和rhGH联合应用治疗组(强化组)21例。两组患者连续10 d每晚皮下注射rhGH(0.3 U/kg),常规组在静脉葡萄糖注射液中按常规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强化组同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动态观察患者血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K+及尿中3-三甲基组氨酸(3-MH)水平。结果强化组治疗10 d后血糖、血钾、及尿3-MH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低蛋白血症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rhGH可显著促进蛋白合成,有效控制急性期的高血糖反应,消除单独应用rhGH后血糖波动的副作用,有益于脑损伤后高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有报道认为,内皮素(ET)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1]。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血栓素B2(TXB2)含量,以探求它们在脑梗死发病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61岁。因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1天,于1998年8月17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头晕在体位变动时加重,不敢睁眼,不伴头痛、复视及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时有耳鸣,即到当地医院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盐酸培他啶”等药物治疗,约24小时后症状缓解,l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次持续2—10小时不等,均经对症治疗好转。l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与CRP和IL-6的关系,以了解CRP和IL-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45例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4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入院24h内检测血清CRP与IL-6.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所得检测值(CRP、IL-6)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及q检验.结果脑梗死与TIA组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关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CRP、IL-6水平高于TIA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炎病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2)CRP、IL-6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轻重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