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咪唑斯汀是一种新型抗组胺药,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双重作用。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显示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我院近两年将咪唑斯汀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观察总结了60例(咪唑斯汀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并与盐酸曲普利啶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对照(盐酸曲普利啶由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 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 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 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 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 d呈强阳性表达,21 d后表达减弱。结论 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 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多原发癌(MPC)是指同一个患者的同一器官、系统或者不同器官、系统,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彼此无关的原发癌,又称重复癌。由于MPC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且常常相互掩盖,因此极易误诊和漏诊。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其将人的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其解决顺序在临床应用中不是绝对固定的[1]。现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例多原发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耳针为主治疗脏躁症9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越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2):17-17
耳针为主治疗脏躁症98例临床体会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付越临床资料:本组98例,以门诊患者为主,男4例,女94例,18~30岁63例,31~35负29例,36~40岁6例,病程一年以内43例,2~5年52例,5年以上3例,以上病例均根据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例数都为4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对照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1)观察组(40例,占95.24%)经过护理后听力重建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33例,占78.57%)更高(P <0.05)。(2)观察组(3例,占7.14%)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3例,占30.95%)低(P <0.05)。(3)两组患者护理前,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较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改善,疼痛有所减轻,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 <0.05)。(4)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 <0.05)。(5)护理后观察组(41例,占97.62...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生物学性能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于牙髓再生治疗(regenerative endodontic treatment,RET)、促进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的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SCAP,抽取静脉血获取PRF。实验按所用PRF的体积不同分为4组:1/8PRF组、1/2PRF组、1PRF组、0PRF组(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PRF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通过MTT法检测PRF对SCAP增殖的影响;对经不同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进行成骨诱导,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水平,检测PRF对SCAP成牙本质或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在条件培养基培养3 d和5 d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RF均显著促进SCAP的增殖(P < 0.05),3 d和5 d时,1/2PRF组促进SCAP增殖作用最强(P < 0.05)。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经成骨诱导后,高表达DSPP和DMP1(P < 0.05)。结论 PRF可显著促进SCAP增殖和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为PRF应用于RET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付越  王宇晗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89-2190
目的:探讨应用5-氟尿嘧啶对葡萄胎患者进行预防性化疗的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5-氟尿嘧啶对葡萄胎患者进行选择性化疗的指征,(1)年龄超过40岁;(2)吸宫前子宫比孕月份大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异常升高;(3)葡萄胎排出前有咳血史;(4)排出葡萄胎组织主要为小水泡(直径0.1~0.2 cm);(5)二次刮宫仍刮出生长活跃的滋养细胞;(6)葡萄胎排出后仍有某些症状.上述各项指标中至少有两项存在的病人,即所谓高危患者进行预防化疗.结果:病人预后良好,血中HCG浓度明显下降,23.08%的病人第1个疗程后降至正常,67.13%的病人第2个疗程后下降至正常.结论:对葡萄胎患者实行选择性预防化疗后,血中HCG浓度下降快,有效地防止了恶性葡萄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