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lilla,SCAP)自噬的作用及影响,以探讨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SCAP,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5、0.5、5 μg/mL)的细菌LPS处理SCAP记为LPS处理组,未加入细菌LPS的记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gene 5,Atg5)及自噬调节蛋白P62的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LPS对SCAP自噬泡形态及数量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代培养的人SCAP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5,体外诱导培养具有成骨向分化潜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间Atg5和P62的表达总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8.227、74.144,P < 0.05)。Atg5的表达随处理组细菌LPS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其中0.05 μg/mL LPS处理组Atg5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5 μg/mL LPS处理组Atg5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0.5、5 μg/mL LPS处理组P62的表达降低,其中5 μg/mL LPS组P62相对表达量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自噬泡数量显著增加。结论 细菌LPS能够促进人SCAP自噬的发生,提示在炎性环境下自噬可能对人SCAP生物学性能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过量氟对大鼠HAT-7细胞系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大鼠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培养液,培养48 h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过量氟对大鼠成釉细胞自噬泡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过量氟诱导大鼠成釉细胞内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和Beclin 1表达的变化.选择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饮水氟对大鼠自噬分子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自噬泡明显增多;Western免疫印迹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随着氟浓度的增加,HAT-7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和Beclin 1表达增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氟化钠与LC3及Beclin 1的表达有线性关系;大鼠体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LC3以及Beclin 1为棕褐色,呈阳性表达.结论:过量氟诱导大鼠HAT-7细胞系自噬.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氟保护漆对于学龄前儿童乳磨牙的防龋作用。方法 于2012年2月在沈阳市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7所幼儿园的320名3岁儿童。将经过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儿童作为试验组,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儿童乳磨牙每半年涂1次氟保护漆,为期2年,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做口腔卫生宣教。在试验前后对两组儿童乳磨牙患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304名儿童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114人,对照组190人。乳磨牙患龋率、龋均、龋面均,试验组分别为50.88%、1.76±2.27、2.96±5.28,对照组分别为63.68%、2.39±2.50、3.77±5.17。其中,试验组的患龋率和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和t=-2.190,均P<0.05);而两组龋面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6,P>0.05)。乳磨牙龋病发病率、新增龋均、新增龋面均,试验组分别为15.79%,0.65±1.73,1.49±3.49,对照组分别为24.74%,1.23±3.17,2.20±5.94。其中,试验组的龋病发病率和新增龋面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0和t=-1.311,均P>0.05);两组新增龋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5)。乳磨牙邻面新增龋面均,试验组为0.70±1.78,对照组为1.15±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0,P<0.05)。结论 氟保护漆对于乳磨牙窝沟无显著防龋作用,但对邻面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黏附、侵入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入远隔组织器官内,以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致病性及其作用机制均有不同。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拓宽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全身性疾病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施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m 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m l)或生理盐水10m。l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1、2、4、8、12、24h的静息VAS和运动(吞咽动作)VAS状态下的疼痛程度;应用Ram say镇静评分法评价术后1、2、4、8h的镇静程度;并同时监测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异常出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2、4、8、12h的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h的Ram 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变化,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异常出血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其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沈阳市盲校学生龋病、牙周病和错牙合畸形状况,探讨残疾学生患龋相关影响因素,为口腔疾病的综合干预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2014年对沈阳市盲校103名6 ~ 20岁视力残疾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临床检查及口腔相关知识和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龋病影响因素。结果    103名视力残疾学生患龋率为78.64%,龋均为2.43 ± 2.75;牙龈出血检出率和牙石检出率分别为44.66%和67.96%;49.51%视力残疾学生存在错牙合畸形。女生患龋状况明显比男生严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学历和牙疼经历是龋病的危险因素,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预防龋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视力残疾学生患龋率高,牙周状况较差,错牙合畸形严重,学校应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口腔宣教,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生物学性能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于牙髓再生治疗(regenerative endodontic treatment,RET)、促进年轻恒牙牙根继续发育的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SCAP,抽取静脉血获取PRF。实验按所用PRF的体积不同分为4组:1/8PRF组、1/2PRF组、1PRF组、0PRF组(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PRF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通过MTT法检测PRF对SCAP增殖的影响;对经不同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进行成骨诱导,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水平,检测PRF对SCAP成牙本质或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在条件培养基培养3 d和5 d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RF均显著促进SCAP的增殖(P < 0.05),3 d和5 d时,1/2PRF组促进SCAP增殖作用最强(P < 0.05)。PRF条件培养基预处理的SCAP经成骨诱导后,高表达DSPP和DMP1(P < 0.05)。结论 PRF可显著促进SCAP增殖和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为PRF应用于RET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龋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儿童龋病在我国具有患病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对龋病认识的日趋深化以及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口腔医学不仅仅关注儿童龋病的治疗,开始更多地强调对其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和干预,微创理念亦贯穿儿童龋病预防和诊疗的全过程。文章从对龋病发生发展的再认识出发,就儿童龋病风险评估和管理以及如何治疗儿童龋损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施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ml)或生理盐水10ml.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1、2、4、8、12、24h的静息VAS和运动(吞咽动作)VAS状态下的疼痛程度;应用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术后1、2、4、8h的镇静程度;并同时监测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异常出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观察组术后1、2、4、8、12h的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变化,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异常出血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其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石门县人民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5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45例(观察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及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都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术后疼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