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CTL,用CCK-8试剂盒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DC的免疫功能状态。用ELISA法测定IL-12和INF-γ的水平。结果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的成熟DC,不仅可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3和CD86协同刺激分子,并可获得高效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RNA的成熟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产生的CTL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及未成熟DC;且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异体组。结论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成熟DC能够体外诱导产生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导尿管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将7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麻醉前置导尿管)、B(麻醉前自尿道口给予局麻润滑药后置导尿管)、C(全麻下置导尿管)组,各25例。记录三组患者置导尿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C组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不明显;A、B组患者心率、血压前后变化较大,P均〈0.05。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A组的64%和B组的84%,P均〈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应于全麻下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尿管的时机。方法麻醉后组病人在麻醉后行导尿术,麻醉前组病人在麻醉前常规操作下行导尿术。结果与插管前比较,麻醉前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组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组比麻醉前组疼痛分级明显低(P〈0.05)。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循环稳定,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持续静脉给予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和临床护理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的157例患者行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持续静脉镇痛组(A组)和传统肌肉注射组(B组),对2组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腹部手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显著好于传统肌肉注射组。结论普外科手术后持续静脉给予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护理人员应及时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标准化流程培训从而提升其急救能力,探讨分析基层急救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邯郸20个县市区的52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前后基层卫生人员的标准化心肺复苏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进行分析,汇总问题.结果 参加培训的52名学员...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表现,常合并多种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扩血管药物常用于心衰加重时的治疗,作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酚妥拉明与硝酸甘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荷人胃癌皮下移植瘤及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裸鼠模型构建方法及其特征.方法 10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5)腹腔注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HuPBTL)并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对照组(n=5)仅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观察肿瘤潜伏期、成瘤率和肿瘤体积,流式细胞仪检测裸鼠外周血中人T细胞,MTT法检测实验组鼠脾T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皮下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两组肿瘤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瘤率均为100%.第3周末,两组肿瘤体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鼠外周血中人CD3 、CD4 和CD8 T细胞分别为46.86%±9.14%、31.68%±10.17%和17.91%±1.38%,而对照组鼠外周血中则无人T细胞;当效靶比为20∶1和40∶1时,实验组鼠脾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15.37%±1.58%和19.86%±2.86%,且随着效靶比增高而增强(P<0.05).两组荷瘤鼠均无肝、肺转移;胃癌细胞保持亲代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HuPBTL和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的方法成功构建了人胃癌-HuPBTL-裸鼠模型,能模拟具有一定细胞免疫功能的胃癌患者的荷瘤状态.  相似文献   
9.
赵素斌  李磊  赵国栋  付泽娴 《医学争鸣》2008,29(23):2170-217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Treg细胞)对免疫效应细胞以及树突状抗原提呈细胞的抑制调节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的改变;对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活化,检测其表面分子CD80和CD83的表达情况;实验组利用免疫磁珠法在培养前去除Treg细胞,以胃癌BGC-823细胞作为靶细胞,效靶比=20:1,应用CCK-8试剂盒观察不同实验组激活的CTL的细胞毒杀伤反应的差异.结果:诱导辅助性T细胞(CD4+T)总数较健康对照组降低(t=2.847,P<0.01),Treg细胞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t=7.431,P<0.01);表面分子CD80和CD83在胃癌患者外周血 DC表面表达较对照组F降(t=16.90,21.43,P<0.01);实验组CTL对胃癌细胞杀伤效率高于对照组(t=2.98,P<0.01).结论:Treg细胞对抑制荷瘤机体内自身抗肿瘤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cyclinD1、CDK4和R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1、CDK4和Rb进行检测。结果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36/70(51.4%)和28/70(40.0%),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分别为44.0%和3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5.7%、78.6%和85.7%。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中Rb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D1与CDK4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大肠癌的发生机制涉及cyclinD1、CDK4和Rb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