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导尿时机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术中需留置导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腰硬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术前1h在病房按常规方法行留置导尿术,实验组病人接进手术室在麻醉效果满意后按常规方法行留置导尿术。结果麻醉前导尿操作期间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98%出现轻度以上疼痛;麻醉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疼痛评定结果均为0级。结论手术患者在麻醉后实施导尿可减少导尿操作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干扰程度,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郑亚珍  韩文峰 《中国病案》2011,12(5):64-65,6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房晨起麻醉前导尿,观察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尿道刺激症状,粘膜损伤及留置尿管一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前血压,心率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留置尿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一次性留置尿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刺激症状及粘膜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患者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可稳定患者术中的血压及心率,减轻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及粘膜损伤,提高一次导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的时机。方法选择需要术前留置导尿的病人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分别予以常规术晨导尿及病人麻醉后导尿,观察两组病人血压、脉搏、负性心理、重复置管率及疼痛变化。结果对照组病人置尿管前后血压、脉搏波动较观察组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重复置管及病人的负性心理与疼痛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是术前置管的最好时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蒲敏  石恒林  骆银萍 《当代医学》2011,17(26):83-85
目的观察刺激预适应和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对导尿患者全麻苏醒期尿路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的男性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观察组1于麻醉前常规安置尿管;观察组2于麻醉诱导前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尿管表面后导尿;观察组3于麻醉诱导后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尿管表面后导尿。记录患者苏醒时(T0)、苏醒后10min(T1)、20min(T2)及30min(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切口舒适度评分及尿路疼痛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3在T1、T2及T3时血压和心率较苏醒时T0明显升高(P〈0.001)。同一时点观察组1和观察组3的血压和心率较观察组2明显升高(P〈0.001)。三组患者切口舒适程度在不同时点满意度均比较高,组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1、T2及T3时观察组2满意率较观察组1和观察组3高(P〈0.005)。结论刺激预适应和利多卡因乳膏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因尿路疼痛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最佳导尿时机及对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在硬外麻醉起效后留置导尿管;对照组60例,按剖宫产术前常规留置尿管。两组均术后1小时夹尿管,24小时后拔管。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自然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前留尿管的最佳时机应在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留置,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史恩桃  高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85-1686
目的观察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将需要导尿的手术患者1 2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0例采用麻醉后留置尿管,对照组500例采用麻醉前留置尿管。观察患者舒适度及术后耐受性。结果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无明显不适,但术后耐受性较对照组差。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能够更加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孙海玲,赵岩,郭清阳,等.老年男性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33].  相似文献   

8.
熊良志  肖峰  冯慧  王燕 《现代医学》2009,37(6):404-406
目的观察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置入导尿管,实验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人尿管,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以及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用药情况和留观时间,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PACU用药人数增加(P〈0.05),留观时间延长(P〈0.01)。两组患者拔管前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年男性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降低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9.
杜丽萍  何霞  陆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4-264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择期腹部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前导尿组,全身麻醉后导尿组.麻醉前导尿组均在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麻醉后导尿组均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结果:麻醉前导尿患者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导尿患者可能对留置尿管过程缺乏记忆,舒适度较差.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最佳时机应该在手术前5 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患病人舒适度有无差异。方法将65例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麻醉前病人清醒时行导尿术,B组在麻醉后导尿。导尿时记录两组心率、血压;观察两组病人导尿时和导尿后12小时内的舒适度。结果 A组和B组比较,两组病人插管前及插管时血压、心率有轻微波动,但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后留置尿管时舒适度比较,结果为A组好(P值﹤0.001),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后12h内舒适度比较,结果为A组较好(P值﹤0.001)。结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虽然各有利弊,但权衡利弊,如果病人均为成人,无特殊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且术后不是立即拔除尿管者,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应在麻醉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男性患者术前无痛留置导尿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无痛留置导尿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无痛留置导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无痛导尿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无痛导尿过程中疼痛程度、术后麻醉苏醒期(苏醒即刻、苏醒后5 min、苏醒后1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后的收缩压(125.3±5.2 mmHg)、舒张压(82.6±4.0 mmHg)、心率(83.4±5.1 r/min)均低于导尿前,且均低于对照组留置导尿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导尿过程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各阶段尿管躁动反应:苏醒时(0.33±0.479分)、苏醒后5 min(0.30±0.466分)、苏醒后15 min(0.13±0.346分),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患者术前无痛留置导尿过程中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对导尿的抗拒感,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带来良好的手术效果,体现了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孙金华 《甘肃医药》2014,(5):341-343
目的:比较手术患者在使用表面麻醉、基础麻醉和两者联合用药后留置尿管对患者生理干扰程度、尿道粘膜损伤情况及插管是否顺利,探讨局部麻醉手术病人无痛导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局部麻醉下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减压固定的男性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1组(表麻组),2组(强化组)和3组(表麻加强化组),各组用不同方法行留置尿管操作。结果:1组和2组在导尿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均升高明显(P<0.05),尿道损伤者较多,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发生率也较高,患者疼痛明显。3组在导尿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均变化不明显,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损伤几率较小。结论:单一的表麻或基础麻醉对男性患者都不能达到基本无痛状态下的导尿操作,只有将二者联合应用,才能实现导尿时无疼痛的感觉[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医嘱情况分组,分为常规留置尿管组及间歇性导尿组,排除有严重并发症者,对常规留置尿管组实行常规护理,对间歇性导尿组实行间歇性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结果间歇性导尿组在泌尿系感染率、残余尿量比常规留置尿管组低(P〈0.05);膀胱容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穴位注射与按摩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咨询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一日主麻医师访视病人,介绍麻醉方法;B组:无术前访视,常规与家属谈话签字后进手术室。观察病人麻醉前、麻醉中、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呼吸(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002),记录局麻药用量、镇静药用量。用成组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前R、SpO2无明显差异(P〉0.05),A组病人术前MAP、HR明显低于B组(P〈0.05),术中平均HR、MAP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药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前心理咨询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少镇静药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2~8岁行下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按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和P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2组均辅助骶管麻醉,观察惠儿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MAP、HR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R、Sp02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PK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PK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清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围术期安全性高,其临床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行全麻手术进行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150例老年男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分别在麻醉前、麻醉诱导期、麻醉后10min进行导尿。观察3组人室后麻醉前、导尿时的心率和血压,对比3组患者导尿时、导尿后1d的舒适度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入室后麻醉前的心率及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尿时A、B组患者的心率均较入室后麻醉前加快(P〈0.01)。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B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入室后麻醉前升高且高于同期的C组(P〈O.01)。C组心率及血压较平稳(P〉O.05)。导尿时及导尿后1d时C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A、B组(均P〈0.01),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较A、B组低(P〈O.05),发生术后躁动的程度亦较A、B组低(P〈O.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全麻手术老患者选择在麻醉后10rnin行导尿术,利于术期心率、血压稳定,有效提升导尿舒适度和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硬膜外麻醉、低位蛛网膜下腔麻醉及骶管麻醉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8年5月进行肛肠外科短小手术患者102例,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组(低位硬膜外麻醉)、腰麻组(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麻醉组。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尿潴留、术后6h下肢活动情况及术后头痛、局麻药中毒反应等情况。结果三组在麻醉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腰麻组在术后尿潴溜、术后6h下肢活动情况及术后头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和骶管麻醉组在局麻药中毒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阻滞优于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麻醉,减少了术后尿潴溜、术后头痛、活动障碍及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并发症,且低位硬膜外阻滞具有麻醉管理方便不需强调体位变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麻对术前辅助化疗癌症病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选择盆腔、下腹部癌症病人27例,其中观察组13例接受术前辅助化疗(全部为单次静脉化疗用药),对照组14例未行术前辅助化疗,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术后1d、术后3d、术后7d采集静脉血4ml检测cTnⅠ、心肌酶CK、CKMB。结果:①观察组病人cTnⅠ于手术结束时开始明显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P〈0.01),术后3、7d下降,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病人cTnⅠ于手术结束时轻度升高(P〉0.05),术后1d达峰值,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峰值明显较观察组低(P〈0.01);③手术结束至术后1、3d,CK、CKMB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各个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辅助化疗的癌症病人在接受全麻和手术治疗时,心肌损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注意心肌损伤的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4例,拔尿管前口服坦洛新,拔尿管后采用间歇性导尿法处理;对照组24例,拔导尿管前无特殊处理,拔导尿管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拔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尿潴留10例(41.7%),研究组为3例(12.5%),对照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例(54.17%),研究组为7例(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次拔导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可明显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2010-01~2012-01间本院收治的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妇科手术患者147例,将其随机分为全麻前插管组、全麻后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前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组共4组.麻醉前插管组:均在麻醉前5 min对患者留置导尿管,麻醉后插管.麻醉后插管组:全麻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导尿管,硬膜外麻醉患者在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药后3~10 min留置导尿管.结果 麻醉前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插管患者对留置导尿的记忆效果较差,舒适度降低.结论在妇科手术病人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插管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