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清醒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64只,以折断胫腓骨造成应激。观察非内侧基底下丘脑脑区损毁对应激前(Bo)、后(Bs)血浆皮质酮变化的影响。以Bs/Bo及Bs-Bo的值衡量应激反应的大小。根据所损毁脑区的部位及范围将动物分为6组:假手术组、室旁核损毁组、室旁核部分损毁组、室旁核少量损毁组、下丘脑前部—视前区损毁组、下丘脑后部损毁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了6组动物的Bs/Bo及Bs-B0值,以及根据4例室旁核完全损毁动物仍保持有应激反应的事实,我们得出结论:(1)在清醒大鼠的损伤性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室旁核较其他非基底内侧下丘脑区具有较重要的作用。(2)室旁核以外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神经元可能也参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有机体暴露于不同的应激源,神经内分泌反应不同.因此,应激可以被视为反映特异性中枢解剖和功能回路存在与否的反应.近年来,研究者对特异性应激回路已做过部分讨论[1-3],这些应激回路分别参与交感神经元和肾上腺髓质以及HPA轴活性的调节.本文通过分析五种不同的应激源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的作用途径和靶细胞,发现不同的应激源在唤起应答和在神经回路中的作用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心理应激对机体红、白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2 0世纪80年代Soloman和Moos提出综合情绪、免疫和疾病三者关系的理论,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和由其控制下的神经内分泌器官与神经递质的作用,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 roimmunology)这门新兴的学科日益引起包括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免疫学家等科学家的关注[1] 。心理神经免疫学着重强调心理行为与脑及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有专家认为,它的最终目标是理解心理行为因素如何通过脑的整合而转化为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2 ]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实验室诱发的急性应激,还是生活中的急、慢性生活事件应激,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新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ACTH的影响。方法: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将新兵分成高、低特质焦虑组各16人。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测定被试基础期(打靶前4d)、应激期(打靶时)、恢复期(打靶后5d)的CD4^+、CCD8^+及ACTH浓度。结果:①高特质组3个时期的CD4^+、CD4^+/CCD8^+比值均低于低特质组。CD8+高于低特质组;高特质组应激期CD4^+显著下降(P〈0.05)、CD4^+/CCD8^+比值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P〈0.01).而低特质组仅应激期CD4^+定量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P〈0.01)。②实弹射击前、中、后的ACTH浓度,高特质组变化呈极显著差异(P〈0.001),而低特质组应激期与基础期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急性应激影响新兵的CD4^+、CCD8^+及其比值,其程度与特质焦虑有关。②应激时高特质组ACTH浓度下降显著大于低特质组,且随应激源消除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学动机及专业选择对军队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抽取2004级456名本科新生为样本,进行了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并使用自制问卷了解其入学动机.结果有39.2%的新生的主要入学动机为"想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入学动机为"为了今后就职方便"的新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以"外部动机"为主的大学生的人格问卷[(13.42±8.38)分]、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强迫[(1.86±0.58)分]、人际关系敏感[(1.80±0.64)分]、焦虑[(1.54±0.55)分]、偏执[(1.66±0.63)分]、精神病性[(1.58±0.52)分]等分值均明显高于"内部动机"为主的大学生.结论军队医学院校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受入学动机和专业愿望的符合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士兵的情绪智力与人格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心理调控方案,改善士兵心理应付方式、提高其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心身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元情绪量表(TMM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080名士兵进行团体心理测试,将EPQ结果与地方成人常模进行比较,EPQ各因子分与TMMS总分及其分量表分做相关性检验。结果EPQ测试结果内外向(E)和神经质(N)维度均趋向正态分布,不同人格类型的士兵TMMS得分在E维度、N维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士兵大多数具有健康的个性特征,其情绪智力是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结论人格与情绪智力具有多纬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日本、美国、印度的心理救援经验,探讨国外经验对于我国灾难心理救援的启示,以期为决策部门及救援机构构建完备的心理救援模式提供依据,减少灾难所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其症状、听觉及前庭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34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双侧鼓室内注入稀释8倍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4小时后在3T场强下行内耳3DFLAIR序列磁共振成像(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FLAIR MRI),评估内淋巴积水程度,并与患者年龄、病程、疾病分级、眩晕发作频率、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结果、耳蜗电图结果、冷热试验结果、纯音听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鼓室注入钆剂后,除5例出现短暂眩晕外,其余患者均未诉不适,未见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3DFLAIR MRI显示34例患耳前庭外淋巴间隙均清晰显影,可清晰对比显示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其中轻度积水8例,中度积水11例,重度积水15例。34例患者平均听阈为9~90dB HL,平均为43.56dB HL;冷热试验异常21例,正常13例,诊断率为61.76%;VEMP正常17例,异常7例,未引出10例,诊断率为50%;耳蜗电图异常22例,正常12例,诊断率为64.71%。患者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病程、眩晕发作频率、耳蜗电图结果、冷热试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纯音听阈、疾病分级、VEMP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568、0.590、0.49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其年龄、疾病分级,纯音听阈及VEMP结果显著相关,与病程、眩晕发作频率、耳蜗电图、冷热试验结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特质焦虑军校学员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及他们与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质-状态焦虑问卷(STAI-Formy)、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28名军校学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特质焦虑组(n=51)和低特质焦虑组(n=69)共120人,比较两组被试的CERQ和SCSQ的差异.结果 ①与低特质焦虑组相比,高特质焦虑组有更高的状态焦虑(P<0.01)和消极应对(P<0.05),对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等策略使用更多(P<0.01);低特质焦虑组则有更高的积极应对(P<0.01),对重新关注计划和积极重新评价策略使用更多(P<0.01);②特质-状态焦虑与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呈显著正相关(P<0.01);特质-状态焦虑与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 <0.05,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备他人4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对状态焦虑有显著预测力;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3种策略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有显著预测力,解释率分别为27.6%和30.3%.结论 不同焦虑特质军校学员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应对方式和焦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睡眠对维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负性情绪的增加、正性情绪的减少.本文回顾了近年有关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影响的文献,尝试从睡眠对大脑情绪回路、快速眼动睡眠、情绪信息加工以及能量供给和情绪背景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力图深入理解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