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MRA(CE-MRA)对糖尿病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0T磁共振,对36例拟诊有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CE-MRA和DSA检查,并将其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段进行分析.结果:36例CE-MRA与DSA比较,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病变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 P=0.02),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CE-MRA存在高估.结论:CE-MRA是一种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DCEMRA)在颈部动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颈部动脉疾病患者和颈部动脉正常者各30例,均行三维快速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3DDCEMRA。3DTOFMRA采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梯度回波(3DFGRE)序列,薄层、多层块轴位扫描;3DDCEMRA应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干扰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快速注射(注射速度2.0~3.0?ml/s)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 DTPA)20~25?ml(0.15~0.2?mmol/kg),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即时扫描。两种方法所得全部原始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IP重建,按解剖及影像诊断要求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60例颈部3DDCEMRA图像中,57例颈部动脉显示较佳,占95%;显示不佳3例,占5%;其中疾患组诊断为动脉硬化斑块3例、血管狭窄15例、血管闭塞6例、血管畸形4例、细小动脉瘤2例。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均优于3DTOFMRA(Р<0.001)。结论: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畸形、细小动脉瘤等病变的诊断均优于传统3DTOFMR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比剂对3T氢质子MR波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高场MR仪研究对比剂是否会影响氢质子MR波谱(1H-MRS)的结果.方法 对22例颅内肿瘤患者分别于增强扫描前后行1H-MRS检查,比较扫描前后2次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的峰下面积及Cho/Cr、Cho/NAA比值.结果 增强后Cho、Cr、NAA峰下面积分别为增强前的(86.7±27.3)%、(94.6±40.8)%、(113.8±74.5)%,NAA、Cr峰下面积增强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01、-1.640,P值均>0.05),Cho峰下面积较增强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20,P值<0.05).Cho/Cr增强前为2.4±1.6、增强后为2.3±1.3,Cho/NAA增强前为2.5±1.8、增强后为2.1±1.5,增强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79、-1.408,P值均>0.05).结论 对比剂不会影响1H-MRS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 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 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 4种MRA技术检查 ,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 ,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 ,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 (P <0 0 0 1)。门静脉主干 ,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 3级者 ,3DPC法均为 85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 3级者 ,2DTOF法分别为 5 5 %、3 5 %和 2 0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 :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 ,而 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在门脉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肝癌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6例,门脉血栓形成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1例,无肝脏疾患者4例.用团注实验剂量法测定门脉峰值通过时间,确定扫描时间,Gd-DTPA用量为30ml,所有图像均用MIP法重建后观察门脉系统是否闭塞、狭窄及有无侧枝循环.结果门脉峰值通过时间为30~40s,CE-MRA对门脉系统各种病变显示清楚.结论CEMRA是一种有效的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3.0T磁共振CE-MRA在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超强磁场磁共振三维增强MRA(3D CE-MRA)对腹部、盆腔、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对61例拟诊腹部至下肢血管病变的受检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36例行DSA检查。将腹部至下肢血管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个部分,由2位影像学专家独立对3D CE-MRA和DSA资料作出分析。结果61例受检者腹部至下肢血管3D CE-MRA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显示清晰。8.2%(5/61)受检者未见异常,91.8%(56/61)受检者显示共计601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粥样斑块43.4%(261/601),动脉狭窄22.0%(132/601),动脉闭塞29.5%(177/601);动脉迂曲2.7%(16/601);动脉瘤1.5%(9/601);动脉夹层0.5%(3/601);肿瘤压迫或包绕血管0.5%(3/601)。36例3D CE-MRA与DSA比较,3D 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3D 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P=0.01),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3D CE-MRA存在高估。结论3D 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的方法,其诊断价值可与DSA相媲美,尤其对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至腘动脉主干(1~3级血管)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 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 :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 ,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 ,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 ,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 ,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 :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 ,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aterruption syndrome,PSIS)是指垂体柄缺如并垂体后叶异位,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输送至正常垂体后叶所致的临床系列症候群。该病自MRI应用以来才逐步被认识,下丘脑垂体区MRI表现较为特异。现将4例经临床确诊PSIS的MRI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其与血管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BCS患者先后行MRI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支下腔静脉中,MRI及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10支有阻塞,并能判断其阻塞类型(节段性阻塞7例,膜性阻塞3例);36支肝静脉中,MRI清楚显示18例肝静脉阻塞(肝右静脉8支,肝中静脉5支,肝左静脉5支),18支通畅(肝右静脉4支,肝中静脉7支,肝左静脉7支),而血管造影见31支肝静脉未显影(肝右静脉7支,肝中静脉12支,肝左静脉12支),5支显影(肝右静脉5支)。根据检查结果的BCS分型,MRI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4例,单纯肝静脉阻塞2例,并有两者阻塞者6例;而血管造影因肝静脉分支多不能显影,难以作出分型诊断。结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梗阻的定位、定性较血管造影有明显优势,应作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流动敏感交互反转恢复(FAIR)与MR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DSC MR)技术评价颅内肿瘤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对33例颅内肿瘤患者行FAIR和DSC MR脑灌注成像,分别测定FAIR值和脑血容量(CBV)值,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并比较良、恶性胶质瘤之间FAIR值与CBV值之间的差异。结果:FAIR值与CBV值之间呈正线性相关(r=0.450,P=0.009)。良性胶质瘤CBV值平均为164.31±109.20,恶性胶质瘤的CBV值平均为365.12±177.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3,P=0.027)。良性胶质瘤的FAIR值平均为37.83±46.07,恶性胶质瘤的FAIR值平均为101.90±103.8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1,P=0.043)。结论:FAIR技术无需对比剂,所提供的血流灌注信息与DSC MR相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