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分析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医生与护士的心理状态和差异,在SARS暴发的3个月中共收集了来自多家SARS定点医院的1532份医生和护士的心理健康问卷,应用时勘心理量表与Zung自评抑郁量表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无论处于一线还是二线,医生的一般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护士,自评抑郁量表得分低于护士,且护士的自评抑郁量表得分要高于常模组。逐步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抑郁量表得分同压力源,如“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支持不够”,“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好”,“缺乏家庭亲人的支持和交流”等有关,同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医生的心理状态和抑郁状态好于护士。提示应针对不同原因给予干预,同时应对于发现的相关因素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和探讨冠脉慢性闭塞后对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冠脉慢性闭塞的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66例回顾分析 ,其中单纯心绞痛为A组 (3 6例 ) ,伴有陈旧心梗为B组 (3 0例 ) ,正常对照为C组 (5 0例 )。分析各组超声心动结果和疗效。结果 ①超声心动结果 :左室舒张末容积 (EDV ) :B组 (15 4.43± 5 0 .5 3 )ml >A组 (12 9.5 7± 3 2 .3 5 )ml >C组(98.3 9± 19.3 1)ml,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B组 (5 .5 9± 0 .75 )cm >A组 (5 .18± 0 .5 7)cm >C组 (4 .6± 0 .3 9)cm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②疗效 :治疗后院内无心脏事件发作A组 3 1/3 6(86.1% ) >B组 18/3 0(60 .0 % )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引起左心室扩大 ,心室重构 ,提示对此类病人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相似文献   
3.
24小时平均脉压与年龄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24h平均脉压(24hPP)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 4 4 35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非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非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3% (5 7/44 35 ) ,其中穿刺部位严重外出血 0 .0 9% (4/44 35 ) ,腹膜后血肿 0 .0 2 % (1/44 35 ) ,假性动脉瘤 0 .9% (40 /44 35 ) ,肺动脉栓塞 0 .0 2 % (1/44 35 ) ,紫趾综合征 0 .0 5 % (2 /44 35 ) ,股动脉夹层 0 .0 7% (3/44 35 ) ,股动脉穿孔 0 .0 2 % (1/44 35 ) ,造影剂过敏性休克 0 .0 5 % (2 /44 35 ) ,脑卒中 0 .0 5 %(2 /44 35 ) ,股动脉血栓形成 0 .0 2 % (1/44 35 )。仅死亡 1例 (肺动脉栓塞 ) ,占 0 .0 2 % (1/44 35 ) ,其余病例经处理未留后遗症。提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非心脏并发症并非少见 ,如能及时发现、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 ,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以及两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3月—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的初发AMI患者320例(A组)、神经内科收治的初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310例(B组)及无心脑血管病体检者327名(C组),3组年龄、性别相匹配。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1)A、B、C 3组Hcy水平[中位数(M,四分位距)]分别为15.10(12.43,19.47)、15.80(11.00,16.50)、13.20(13.10,20.83)μmol/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分别为92.8%(297例)、97.1%(301例)、84.7%(2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HHcy(OR:8.97,95%CI:3.01~26.7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素氮;AM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HHcy(OR:4.36,95%CI:1.70~11.2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总胆固醇。结论 HHcy是ACI和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CI的关系更密切。ACI和AMI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但其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7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008例)和非糖尿病组(2564例),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女性、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3支或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而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PCI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且独立于年龄、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CI等因素存在。结论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血糖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多见。国外资料显示:AMI后早期血糖水平无论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病人中均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人院时血糖升高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加速给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加速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① 4 5例AMI患者 ,均用尿激酶 2 0 0万U静脉溶栓治疗 ,其中 2 5例先静脉推注尿激酶 10 0万U ,余 10 0万U 30min静脉点滴 (A组 ) ;另 2 1例为全量 30min匀速静脉点滴 (B组 )。②在完成上述 4 5例对比观察后 ,连续按A组的方法治疗 10 2例 (C组 )。观察内容 :临床再通指标、溶栓并发症和溶栓前后的血液纤溶活性检测。结果 ①A组在溶栓 15min血液PAI活性被明显抑制 (已降到最低点 ) ,B组在 15min血液PAI活性的降低仅约 5 0 % (P <0 0 0 1) ,30min时两组PAI活性均降到最低点 ;②A组出现临床再通迹象 (ST段迅速回落 ;再灌注心律失常 )的时间比B组提前 ;③A组临床评价再通率高于B组 (76 %比 6 1 9% ,P >0 0 5 ) ;④C组临床观察结果与A组相似 ,临床再通率 78 4 %。 3组均未出现严重溶栓并发症。结论 尿激酶加速给药可加快对血液PAI活性的的抑制 ,从而使临床再通指标的出现提前 ,2h临床评价再通可能高于以往常用的方法 ,此方法安全可靠 ,操作简便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验证。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此类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能导致AS 的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之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也可导致AS,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浆Hcy 水平和血管危险性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即Hcy 每升高5 μ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型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 每降低3 μ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型心脏病风险降低16%,呈明显的正相关[1] .本文将在Hcy 的代谢过程、代谢的影响因素、导致AS 的机制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压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压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方法初发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300例,在冠脉造影前应用造影导管和压力传感系统直接测量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计算主动脉脉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公式计算患者的估算GFR(eGFR),按照数值分布的三分位点将患者分为3组。结果随着分组eGFR的降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A/E比值和主动脉脉压、血清尿酸、肌酐、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均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P<0.01)。多元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主动脉脉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A/E比值、空腹血糖、血清尿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496、-0.236、-0.219、-0.218、-0.184、-0.163、-0.207、-0.177、-0.153,P<0.05,P<0.01),而与体表面积和主动脉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r=0.256,0.133,P<0.05,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压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是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