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及二穴间相互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测定电针各单穴及配伍后对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下丘脑β-EP、子宫脏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结果:电针能降低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LH、FSH含量,升高血清E2和下丘脑β-EP的含量,增加子宫脏器指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在对下丘脑β-EP的影响上,二穴配伍作用强于任一单穴.结论:在对下丘脑β-EP的影响方面,"关元"与"三阴交"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 1992年 12月~ 1998年 12月采用带蒂骨膜移植治疗肱骨骨不连 6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均为青壮年。肱骨骨不连发生在右侧 4例 ,左侧 2例。伤后时间为 8个月至 2年 ,骨折部位肱骨中段 2例 ,肱骨下 1 3处 4例。横断型骨折 4例 ,斜形骨折 2例。都曾进行过手术 ,其中 2例做过 2次手术。1.2 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 ,常规消毒、铺单后 ,取患肢上臂前外侧切口 ,保护桡神经 ,将骨折断端硬质骨咬除 ,打通髓腔 ,使骨折对位 ,用 6孔或 8孔小角形钢板做内固定 ,注意镙钉的方向 ,…  相似文献   
3.
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e-Star过敏原检测系统,通过RAST FEIA(荧光酶标法)进行SIgE检测。结果对390例患者进行SIgE检测,阳性194例,阳性率49.7%。屋尘过敏原阳性率75%,阳性率明显高于尘螨过敏原(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P<0.05)。呼吸道过敏病与过敏性皮炎SIgE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过敏病SIgE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阻肺(P<0.05)。呼吸道过敏病S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P<0.05),过敏性皮炎和慢阻肺SIgE检测,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类过敏原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SIgE检测对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预防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合变应原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变应原检测对变态反应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Star变应原检测仪,通过RASTFEIA(荧光酶标法)进行混合变应原检测。结果:432例患者进行混合变应原检测,阳性177例,阳性率40.9%。混合吸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食物变应原(P〈0.005)。混合螨类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吸入变应原(P〈0.005)。混合鱼虾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混合食物变应原(P〈O.005)。混合食物变应原和混合水果变应原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O.05),混合鱼虾变应原和混合水果变应原阳性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混合变应原检测对变态反应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某医院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结果及抗菌药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各菌种对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米诺霉素和替考拉宁等;对青霉素耐药率100%。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为头孢硫脒、氨苄青霉素、夫西地酸钠等。结论:临床医生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在低年龄组葡萄球菌败血症中,建议将头孢硫脒和夫西地酸钠、替考拉宁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药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采用外固定加压治疗骨不连 ,经 9例随访观察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5年 9月至 1998年 10月 ,采用外固定加压治疗骨不连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62岁。胫骨骨不连 8例 ,股骨骨不连 1例。受伤后时间平均 10个月。来我院治疗以前每例平均手术 1.6次 ,股骨骨不连来我院以前已手术 4次。1.2 治疗方法1.2 .1 骨不连合并感染的治疗  8例胫骨骨不连中 ,有 3例骨不连合并感染 ,都有痿管形成 ,均为横断型骨折 ,用江苏张家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胫骨延长架 ,小腿前外侧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胫前肌筋膜 ,将胫…  相似文献   
8.
高忻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527-528
<正>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胫骨前软组织少,血液循环差。一旦下肢骨折,同时存在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下肢高度肿胀或胫骨外露,手术后易引起切口感染[1]。1998年6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对16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外固定加压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35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忻  姚君  徐海红  盛俐 《安徽医药》2010,14(10):1180-1182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8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血培养证实并确诊的3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细菌阳性率21.08%,;35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革兰阳性菌占97.14%;34例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万古霉素首选于易发生暴发性多器官受累的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较为合适,轻症患儿应用呋西地酸、头孢硫咪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大多数锁骨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都可获得愈合,但是对于移位明显的锁骨外端骨折来说,非手术疗法复位固定非常不稳定而且相当困难。作者从1996年7月至1999年1月,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锁骨外端移位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在18岁~60岁,平均年龄43岁:直接暴力打击1例(拳击伤),间接暴力11例(交通事故伤2例,跌伤9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均摄片确诊,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12例骨折均明显移位,其中1例合并有锁关节I°脱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