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虫草地黄活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法组方“虫草地黄活血汤”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治疗组、虫草地黄活血汤预防组和虫草地黄活血汤治疗组 ,通过生化、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虫草地黄活血汤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的血脂、内皮素水平等 ,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虫草地黄活血汤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虫草地黄活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法组方“虫草地黄活血汤”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方法:纯种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治疗组、虫草地黄活血汤预防组和虫草地黄活血汤治疗组,通过生化、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虫草地黄活血汤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的血脂、内皮素水平等,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虫草地黄活血汤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与新生儿胃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收集HBsAg阳性住院待产孕妇血清及其所产新生儿胃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其HBsAg、HBeAg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孕妇血清经实验室复查,HBsAg均阳性,其中HBeAg阳性孕妇18例。100例新生儿共有35例胃液HBsAg或HBeAg阳性,其中HBsAg总阳性率为31.00%,HBeAg总阳性率为14.00%,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胃液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7.78%和55.56%,与单纯HBsAg阳性组和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胃液HBsAg、HBeAg与孕妇血清HBV病毒携带状态,尤其是HBeAg密切相关,提示新生儿HBV的感染可能通过消化道途径。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半个世纪以来,内科治疗收效甚微,病死率仍徘徊于80%~97%。我院在内科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血浆置换治疗20例重型肝炎,以观察该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丹参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丹参预防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比为(19.85±11.79%),明显小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组(37.79±10.80%),P<0.05。丹参有显著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中间产物丙二醛(MDA)的作用。丹参能明显抑制在高脂条件下3H-TdR掺入培养的平滑肌(SMC),抑制SMC、DNA合成。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丹参抑制家兔实验性AS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是MHC限制性的重要的免疫监视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功能。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之一是通过CTL表面的Fas配体与靶细胞膜上Fas分子相互作用,交叉连接细胞内的“死亡位点(Death Domain),从而激活细胞凋亡的信号,导致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是DNA双链在小体联接子部断裂,形成寡核小体DNA,这一特征可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将生物素化的dUTP标记至3-羟基末端,该生物素与亲合素特异性结合在DNA断裂部位,通过显色剂,标记出凋亡细胞。这是一种简易而准确的识别调亡细胞的形态学方法。本文应用这一方法,对人CTL杀伤胃癌细胞株,使之调亡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GC-823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用22例患者的胃腺癌细胞反复冻融后的滤液,抗CD3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患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诱导CTL,然后将CTL与BGC-823共同孵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TL作用于BGC-823后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电镜观察可见CTL包围并破坏靶细胞,靶细胞凋亡的形态表现为异染色质浓缩呈特征性半  相似文献   
8.
错配修复酶与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DNA正常代谢中,碱基错配、插入、缺失或重排都可导致基因重组DNA复制错误。如果DNA复制前这些错误不能矫正,造成的突变就固定在基因组内,这些突变是导致人类许多疾病(包括肿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环氧化酶-2表达上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临床手术切除42例结直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环氧化酶-2(COX-2)、错配修复酶-1(hMLH1)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I)及二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个位点的MSI状态;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COX-2、hMLH1二种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42例结直肠癌中MSI总检出率为42.86%(18/42),5个位点的MSI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42例结直肠癌中分别有13例和15例.MSI-H组中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8例,且有6例结直肠癌同时出现hMLH1和COX-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结论 MSI结直肠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高于MSS结直肠癌,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有助于判断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