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结果,并评估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矫形术中IONM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67例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时期内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134例AIS患者,两组患者年龄(P=0.065)及术前侧凸Cobb角(P=0.077)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凹凸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和波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及异常SSEPs的发生率。将CS患者按术前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出现异常SSEPs的发生率。结果:CS患者中67例(100%)术中均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66例(98.5%)成功获得TCeMEPs监测结果;AIS患者均成功获得SSEPs基线及TCeMEPs基线。术后CS组3例、AIS组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两组SSEP和TCeMEP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凹凸侧SSEPs-P37的潜伏期、N45的潜伏期和波幅、TCeMEPs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异常SSEPs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55.2%vs 42.5%, P=0.094)。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与无椎管无异常的CS患者比较显著性延长(47.1±5.8ms vs 44.5±3.0ms,P=0.018),且异常SSEPs发生率明显升高(80.0%vs 44.7%,P=0.017)。结论:术前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S患者与AIS患者IONM的监测效果基本一致,但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异常SSEP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某医学院在校医学生706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有7.5%的医学生有自杀意念,52%的学生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自杀意念与抑郁障碍中,不同专业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女生患病率较高。抑郁障碍严重程度与自杀意念产生呈正相关(P〈0.01)。抑郁因子(失败感,社交退缩,自我失望感,悲观,自我形象改变)与自杀意念的产生有较强相关性(P〈0.05)。结论医学生中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抑郁障碍与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相关性,因此,高校应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调查,对高危群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VBE)系统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VBE-TLIF)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因单节段腰椎疾病于我院接受VBE-TLIF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8~77岁,平均57.0±11.7岁。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评估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分析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影像学资料等,评估手术优良率及融合率。结果: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7.0±3.6个月(24~36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平均术前下肢痛VAS评分6.3±1.6分,腰痛VAS评分5.7±1.1分;术后3d下肢痛VAS评分1.9±0.9分,腰痛VAS评分2.3±0.8分;术后18个月下肢痛VAS评分0.7±0.6分,腰痛VAS评分0.9±0.7分,疼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ODI为(15.0±5.8)%,较术前[(60.2±15.3)%]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屈髋乏力1例,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改善;1例出现融合器移位伴神经根激惹症状,二次手术翻修,融合率为95%(19/20);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结论:VBE-TLIF是安全有效的腰椎微创融合技术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马凡氏综合征(Marian syndrome,MFS)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由法国医生Antoine Marfan在1896年首先描述[1].它是一组因先天性间质组织缺陷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MFS常合并脊柱畸形,其中以脊柱侧凸最为常见,且偶可累及同一家族中多名成员.目前国内关于MFS伴发脊柱侧凸的家系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诊断为MFS伴脊柱侧凸的一家系3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椎旁肌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于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前后表达的差异,探讨PFD术对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失神经支配的改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PFD及二期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14例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于PFD及矫形术中分别切取颈胸段脊柱两侧椎旁肌中的部分竖脊肌组织。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椎旁肌细胞Bax与Bcl-2的表达,测定灰度值并对其PFD前后表达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4例患者接受PFD时年龄为(16.0±3.3)岁,主弯Cobb角为63.8°±18.3°,PFD与侧凸矫形术间隔(7.6±2.6)个月。Bax净灰度、阳性灰度积和阳性比于PFD术前分别为106.2±30.9、12.6×104±9.4×104和0.75±0.13,术后改善为73.9±38.5(P=0.021)、5.6×104±6.1×104(P=0.013)和0.28±0.15(P< 0.001)。Bcl-2净灰度、阳性灰度积和阳性比于PFD术前分别为84.4±35.8、10.6×104±6.1×104和0.40±0.17,术后改善为101.6±33.3(P=0.197)、21.3×104±9.2×104(P= 0.001)和0.85±0.19(P< 0.001)。结论 Chiari畸形/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失神经支配可于PFD术后获得改善,提示此类患者的脊髓功能损害可能是一种可逆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不同内固定模式的选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接受后路胸椎融合术的75例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全椎弓根螺钉组(44例)和钉钩联合组(31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冠状面侧凸Cobb角、侧凸柔韧性、顶椎偏移、顶椎旋转及躯干偏移;矢状面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躯干偏移及近端与远端交界区Cobb角。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上述影像学指标的改变。根据术前不同程度胸椎后凸进一步分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模式的手术疗效。结果 全椎弓根螺钉组术后胸弯平均矫正率为60.2%,明显著高于钉钩联合组(51.3%,t=2.372,P=0.023)。末次随访时全椎弓根螺钉组及钉钩联合组胸弯矫正丢失率分别为0.3%及1.7%(t=-0.468,P >0.05)。术后腰弯平均矫正率在全椎弓根螺钉组为61.7%,明显优于钉钩联合组51.1%(t=2.431,P=0.020)。术前全椎弓根螺钉组与钉钩联合组的胸弯顶椎偏移分别平均为25.0 mm和24.1 mm,术后减小至6.9 mm和7.4 mm,两组术后的胸弯顶椎偏移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前胸椎后凸>40°的病例中,全椎弓根螺钉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近端交界区Cobb角为10.0°,高于钉钩联合组(4.5°,t=-2.031,P=0.052)。而且全椎弓根螺钉组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率(20% )高于钉钩联合组(9%)。结论 对继发于青少年Chiari畸形的胸椎侧凸行后路内固定矫形,全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好的畸形矫正率,但是,与钉钩联合固定相比,术前胸椎过度后凸的患者在胸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远期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不同远端固定节段的选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且随访超过2年的青少年共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为12~18岁,平均15.2岁.记录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指标:冠状面侧凸Cobb角、侧凸柔韧性、顶椎偏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顶椎旋转(apical vertebral rotation,AVR)及躯干偏移;矢状面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Cobb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及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2~7年,平均3.4年.末次随访时的胸弯矫正率为55.9%,矫正丢失率2.3%,腰弯自发矫正率为59.2%.术前腰弯修正为A型与B型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项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腰弯修正为B型且远端固定椎为L1的病例末次随访时的平均LL(59.8°)明显大于L2者(40.8°)外,A型及B型病例中远端固定椎位于L1或L2者其他各项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腰弯修正为A型及B型的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胸弯矫正及腰弯的自发性矫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患者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及其与脊髓空洞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MⅠ患者,入选标准为:(1)年龄30岁;(2)经头颈部MRI确诊为CMⅠ伴或不伴脊髓空洞;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骨破坏、后颅窝手术史或获得性Chiari畸形。选取年龄匹配的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头颅正中矢状位MRI中斜坡长度、枕骨大孔横径、枕上长度、后颅窝矢状径、后颅窝高径和后颅窝斜坡倾斜角α等指标,并将两组按性别分组后比较后颅窝线性容积差异。同时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是否伴发脊髓空洞进行分组,分析后颅窝线性容积特征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脊髓空洞的关系。结果:共纳入CMⅠ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38.5±5.5岁(31~56岁)。正常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36.4±6.3岁(33~58岁),成人CMⅠ患者后颅窝斜坡长度、枕上长度、后颅窝矢状径、后颅窝高径及斜坡倾斜角分别为35.9±4.2mm、38.2±5.8mm、77.4±6.1mm、28.2±3.9mm和47.4°±6.4°,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43.3±2.9mm、43.5±5.6mm、82.5±4.5mm、35.4±3.4mm、58.6°±5.7°,P0.05);伴脊髓空洞的成人CMⅠ组患者斜坡倾斜角(45.8°±7.6°)较单纯CMⅠ组(49.7°±5.1°)显著减小;Ⅱ度扁桃体下疝CMⅠ患者的后颅窝斜坡长度(31.4±3.6mm)及倾斜角(42.3°±5.4°)明显小于Ⅰ度扁桃体下疝CMⅠ患者(36.2±3.8mm、48.1°±5.2°;P0.05),余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成人CMⅠ患者的后颅窝容积明显减少,但与脊髓空洞和扁桃体下疝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CMⅠ患者斜坡发育不良与脊髓空洞的形成以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量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PFD)手术前后延髓及小脑的位置,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与空洞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0~17岁,平均(13.9±1.9)岁.患者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13±12)个月.在正中矢状位MRI上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延髓脑桥沟、第四脑室顶点、小脑扁桃体下端的纵向及横向位置、延髓脊髓角、空洞的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处脊髓前后径的比值(S/C最大比值)及空洞的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PFD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使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变化值与空洞改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FD术后31例(67.4%)患者延髓脑桥沟向上方移位,35例(76.0%)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端向上方移位.40例(86.9%)患者脊髓空洞改善,S/C最大比值、脊髓空洞长度在PFD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4和7.816,P=0.000),S/C最大比值及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分别为32%±30%和43%±33%.延髓脑桥沟的上移(r =0.332,P=0.027)、小脑扁桃体下端的上移(r=0.298,P=0.044)与S/C最大比值改善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PFD术后延髓脑桥沟及小脑扁桃体下端的上移对脊髓空洞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