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DBS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20例,睁眼困难1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D-FS-FLASH序列在肝细胞癌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RI三维 ( 3D)FS FLASH序列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 0名患者 2 8枚病灶运用二维和三维序列行二次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测量信号值 ,计算对比噪声比 (CNR)和增强指数 (EI)。并对三维资料运用多种方法重建。结果  3D FS FLASH动态增强发现病灶 2 8枚 ,优于二维增强的 2 4枚 (P <0 .0 5 )。二维增强动脉期、T2WI和三维增强动脉期CNR高于二维和三维平扫及增强实质期 (P <0 .0 0 1)。三维序列中病灶的EI >二维序列病灶EI>三维序列肝实质EI >二维序列肝实质EI (P <0 .0 0 1)。经重建 ,5枚病灶可显示供血动脉 ,1枚显示引流静脉 ,1例静脉曲张避免了误诊为肿瘤。结论  3D FS FLASH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诊断肝细胞癌优于 2D序列 ,还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内脏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内脏动脉瘤患者行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检查,19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图像减影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43例共50个内脏动脉瘤,涉及脾动脉32个(其中5例脾动脉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占64%;肠系膜上动脉7个(14%),腹腔动脉干5个(1例为腹腔系膜干),肾动脉4个,肝动脉2个.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并在立体直观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血管脏器关系方面优于DSA.43例中,行栓塞治疗15例,手术9例,保守观察19例.结论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能尤创、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解剖细节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内脏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方法对比,初步探讨1H MRS在脂肪肝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5只正常和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4只轻度,3只中度和6只重度)SD大鼠在临床用场强 1.5 T 核磁仪上进行磁共振成像(In phase和Out phase序列) 和1H MRS多体元化学位移成像自旋回波序列(2D CSI SE)对比检查.结果 1H MRS示5例正常肝脏在1.25 ppm位置不能见到正常波形;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内甘油三酯(-CH2)n实测和理论谱形吻合均佳,化学位移值为0.89~1.31 ppm;波峰下面积随脂肪变程度增加:正常与轻度脂肪肝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中重度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1H MRS与磁共振成像Out phase序列相对In phase序列信号降低率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基本一致;与组织病理学分级高度相关(r=0.93,P<0.05).结论 1H MRS是磁共振抑脂成像(In phase和Out phase序列)诊断脂肪肝的互为补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占位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总结良恶性占位的MRI特征.良性占位MRI表现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信号均匀;恶性则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信号杂乱.MRI对良恶性占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58%和100%,组织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22%和25.00%(P<0.01).MRI对于软组织占位的定性诊断和良性软组织占位的组织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3例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SE序列及三维稳态旋进快速成像(3-Dfast inflow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序列进行MR扫描,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分离血管神经后用人造血管补片隔离。结果 术中见所有三叉神经均受到血管压迫,11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静脉压迫。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无手术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随访11例,时间6月~24月,平均13月,无疼痛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是疾病的好发器官,常见的病变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前列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有TRUS、CT、ECT等,它们的其同缺陷是定位定性诊断的特异性较低,往往难以鉴定病变的良恶性,而随着磁共振的不断升级完善,综合MRI形态学资料和3DMRSI代谢信息,又称3DMRSI,能明显提高前列腺肿瘤的定位和空间分布,乃至可以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侧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系统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3例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双通道DBS治疗。术中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13例PD术后随访3月—3年,平均6.3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症状平均改善率62.3%,其中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敏感改善率达75.5%;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症状改善率24.2%。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PD患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