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泌尿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由于疾病本身的多样性,手术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前入路、后入路、侧入路,经膀胱入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入路也在逐渐开展和运用[1]。2008年,Desai等[2]在2例尸体模型中完成了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开创了经膀胱入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先河,其中1例为单孔腹腔镜,另1例为多孔腹腔镜,并发现单孔腹腔镜存在操作器械碰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入路、后入路及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前入路RARP(前入路组)、26例后入路RARP(后入路组)和10例经膀胱入路RARP(经膀胱入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切缘阳性率)及手术效果[尿控恢复时间、术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结果:前入路组平均年龄(69.7±7.3)岁,平均BMI(22.9±3.1)kg/m~2,平均术前tPSA(34.5±21.3)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8.2±16.6)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2(6~19)分。后入路组平均年龄(62.3±10.9)岁,平均BMI(27.2±6.3)kg/m~2,平均术前tPSA(15.8±7.2)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平均前列腺体积(44.7±10.8)ml,IIEF-5评分中位值13(6~20)分。经膀胱入路组平均年龄(58.6±9.4)岁,平均BMI(26.5±3.1)kg/m~2,平均术前tPSA(19.5±4.1)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3.4±15.8)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6(10~21)分。临床分期前入路组:cT_(1c)期18例,cT_(2a)期3例,cT_(2b)期3例,cT_(2c)期17例,cT_(3a)期1例,cT_(3b)期1例;后入路组:cT_(1c)期17例,cT_(2a)期3例,cT_(2b)期4例,cT_(2c)期2例;经膀胱入路组:cT_(1c)期8例,cT_(2a)期1例,cT_(2b)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7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合术前检查示前入路组:pT_(2b)期9例,pT_(2c)期16例,pT_(3a)期3例,pT_(3b)期12例,pT_4期3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后入路组:pT_(2a)期13例,pT_(2b)期9例,pT_(2c)期2例,pT_(3a)期2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经膀胱入路组:pT_(2a)期6例,pT_(2b)期3例,pT_(2c)期1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前入路组切缘阳性11例(25.6%),后入路组切缘阳性6例(23.1%),经膀胱入路组切缘阳性1例(2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手术时间(115.5±20.5)min,后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33.5)min,经膀胱入路组手术时间(140.5±15.5)min。前入路组术中失血量(80±20.5)ml,后入路组术中失血量(44.5±9.5)ml,经膀胱入路组术中失血量(65.5±35.5)ml。前入路组术后3周拔除尿管,其余两组患者术后7d拔除导尿管,前入路组完全恢复尿控时间(6.5±3.5)周,后入路组22例即刻实现尿控(尿控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组患者9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后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尚无肿瘤复发表现(tPSA0.2ng/ml)。术后第3个月,IIEF-5评分中位值前入路组为10(4~12)分,后入路组为10(4~13)分,经膀胱入路组为11(5~14)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膀胱入路RARP有待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可选术式。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患者术后即刻尿控率较高,均优于前入路,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和勃起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边B超监视下注水试验在诊断车祸伤致膀胱破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车祸伤怀疑膀胱破裂患者使用便携式B超床边监视下行膀胱注水试验进行检查,观察膀胱壁的完整性、膀胱内液体外流声像、腹腔和盆腔积液量及膀胱裂口部位大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床边B超监视下注水试验明确诊断,9例患者提示膀胱破裂经手术探查或膀胱造影证实.结论:急诊床边B超监视下注水试验可以早期诊断膀胱破裂,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迅速、准确等特点,可以作为诊断车祸伤致膀胱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对肾门唇部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行保留肾单位微创手术治疗的68例肾门唇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唇肿瘤45例,后唇肿瘤23例。肿瘤直径1.5~8.0cm,平均4.2cm。行机器人手术38例(机器人组),腹腔镜手术30例(腹腔镜组)。结果:68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手术时间93min(60~180min,不包含机器人装机时间),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1.6(7~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6(20~600)ml,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6)d,平均术后住院5.3(4~9)d,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13.5(3~32)个月,无复发、转移、死亡病例。与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P0.001)和术中出血量(P=0.011);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9.0±6.5)min和(25.0±7.4)min(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5.2±0.4)万元和(3.7±0.4)万元(P0.001)。结论:肾门肿瘤采用微创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的住院费用增加,但对于治疗肾门肿瘤优势明显,可以显著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基质(ECM)是阻止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第一道屏障。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连接蛋白(HAPLN)家族是ECM的重要成分,维持着ECM的正常结构和功能。HAPLN通过重塑ECM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文章拟从HAPLN家族的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全面了解HAPLN家族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滥用氯胺酮所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有滥用氯胺酮病史患者的泌尿系症状,给予常规检查及泌尿系统相关检查,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患者探讨性治疗.结果: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以尿频,尿急为主的下尿路症状,膀胱镜检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炎症变化,8例患者经治疗有5例患者病情有所减轻.结论:氯胺酮相关性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发展、转归、治疗都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膀胱功能障碍;氯胺酮;滥用 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20(2011)01-0039-0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PDGF-BB、VEGF的水平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29例肾癌患者术前24h、术后48、96h外周血及其中19例肾癌患者术中肾静脉血,12例肾结石患者术前24h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PDGF-BB、VEGF的水平。结果(1)肾癌组患者术前24h外周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均高于’肾结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肾癌组患者术后48h外周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96h较术后48h显著上升(P〈0.05);肾癌肾静脉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高于外周血清(P〈0.05)。(3)临床分期Ⅲ-Ⅳ期肾癌组患者术前24h外周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病理分级G3显著高于G1~G2(P〈0.05)。(4)肾癌’肾静脉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正在肿瘤增殖的肾癌组织可能是PDGF—BB、VEGF的主要生成源;VEGF水平可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为肿瘤的诊断、疗效评定、监测复发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何远桥  郭炬  吕磊  胡涛  刘庆  鞠文  曾甫清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29-1830,1833
目的 对96例患者初次导尿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导尿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96例因不同原因需导尿患者首次导尿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处理措施.结果 93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再次导尿成功,2例患者再次导尿失败后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1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加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初次导尿失败的常见原因是前列腺增生、女性尿道外口位置异常、外阴暴露不充分、尿道痉挛等.结论 认真分析首次导尿失败原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再次导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odocan样1(PODNL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中的表达和临床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KIRC患者的PODNL1基因转录本测序数据和临床资料;利用WilCox检验分析比较PODNL1基因在KIRC组织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Kaplan-Meier方法分析PODNL1的表达与KIR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通过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PODNL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使用Cox回归分析PODNL1的表达对KIR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PODNL1 mRNA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使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分析PODNL1在KIRC中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ODNL1在KIRC组织中显著上调(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KIRC患者中PODNL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01);PODNL1的表达与KIRC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肿瘤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浸润(P=0.001)、远处转移(P=0.001)呈显著相关。Cox回归分析提示PODNL1是KIRC的独立预后分子。RT-qPCR结果显示PODNL1在KIRC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GSEA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PODNL1中几条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呈富集。结论 PODNL1在KIR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KIRC的恶性进展相关,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