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资料和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0例(31条肢体),男22例,女8例,年龄15~78岁。左下肢21例(70%),右下肢8例(26.7%),双下肢1例。外科手术后2例,长期卧床4例,局部钝性组织挫伤2例,无明显原岗22例。血栓形成时间6h~15d。  相似文献   
2.
后天性髂总动脉-下腔静脉瘘极为罕见,该病多是由于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造成髂总动脉向下腔静脉穿破所致。由于分流量大,极易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瘘口易形成附壁血栓,术中易脱落造成致命性肺栓塞。我科2003年11月27日收住院1例,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1年前在当地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行髓核摘除术,术后出现心慌、气短,近3个月出现全身乏力,活动后明显气粗,胸闷,并出现过敏性紫癜,给予强心、利尿及激素治疗,不见好转,转入我科。体格检查,P82次/min,Bp150/50mmHg,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脐下方可触及血管震颤,并闻及响亮的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 结果 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疏松型27.8%(5例);位于延髓上段脊髓侧方,纤维呈长三角形向外上方集中,在椎动脉后方跨越,在椎动脉的头侧止于硬膜并与之融合。其脊髓的附着部位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远端与第2~8齿状韧带融为一体,近端达延髓水平。组织学显示齿状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 结论 第1齿状韧带对维持脊髓位置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齿状韧带将蛛网膜下腔分成前后两部分,脑脊液压力不平衡可导致脊髓前后部分所受的应力不等,脊髓前方可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刺激从而加重或诱发脊髓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可能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解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椎动脉和第1颈神经穿经硬膜处的形态特点及毗邻结构,探讨高血压合并枕颈部疼痛的发生机制。 方法 头颈部标本18具,解剖剥离法暴露,观察椎动脉穿经硬膜处部位及毗邻结构、椎动脉与第1颈神经(C1)的位置关系。 结果 椎动脉在寰枕外侧关节内后侧穿经硬膜,穿经处形成边缘光滑的圆孔,直径6.5~9.0 mm,硬膜与椎动脉外膜由纤维结缔组织连结。C1神经前后根自脊髓发出向外侧走行于椎动脉内侧并在其下方相伴共同穿经硬膜孔(100%),其中与动脉壁相贴者66.7%(12例);神经嵌入动脉壁者22.2%(4例);隔有硬膜组织者11.1%(2例)。C1神经根出孔后走行于椎动脉与椎动脉沟之间。 结论 椎动脉穿经硬膜孔处位置固定,孔边缘致密,限制椎动脉扩张,利于颈椎活动时维持椎动脉供血,当全身血压波动时椎动脉管径不会产生明显变化,以维持后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但血压升高有可能将C1颈神经根卡压在硬膜边缘,椎动脉搏动刺激C1颈神经根导致椎枕肌痉挛,出现枕颈部疼痛。这可能是高血压合并枕颈部症状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行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随访3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V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胆管支架管造影示回肠肠袢及肝内无明显气体。钡餐透视提示钡剂进入盲肠,未反流入回肠袢;口服钡剂后9h透视提示盲肠肠袢和吻合部位空肠内钡剂排出,盲肠袋黏膜皱襞有少量钡剂残留,钡剂通过回肠一结肠吻合口时无延迟及明显过快,无明显钡剂反流。2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行高位切除、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2012年6月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的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结果:术中胰肠重新吻合8例。术后胰瘘3例、胆瘘2例、死亡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应根据患者的胰腺和空肠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消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总有效率94.1%;胃镜及病理活检总有效率54.4%,与西药对照组的46.6%和23.33%比较,P<0.01和P<0.05。而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均<0.01)。揭示消胃痞方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9.
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高龄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称之为高龄老年高血压,他们的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上与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有所不同,针对这一人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及IL-6的含量,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同时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天年饮可显著提高衰老大鼠血清IL-2含量、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用药组大鼠与衰老模型组大鼠比较,P<0.01,P<0.05);天年饮可明显降低衰老大鼠血清IL-6的含量(用药组大鼠与衰老模型组大鼠比较P<0.01)。结论中药天年饮可增强衰老大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