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国庆  沈伟哉 《解剖学杂志》2004,27(6):652-654,684,F004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样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用双肾双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ABC法显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nNOS样阳性神经元分布于PAG的背外侧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光密度在对照组各时期无明显变化;在高血压大鼠7d时的数量略减少,光密度略下降;而在30d、70d则数量、光密度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中脑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及阳性产物的减少可能与其对心血管功能活动、感觉信息传导的影响以及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沈伟哉  郭国庆  邢旭光  余菁 《解剖学研究》2002,24(2):138-140,I008
目的 观察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为探讨nNOS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结果 大鼠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脑和脑桥分布丰富 ,延髓较稀少 ;在中脑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部、被盖背外侧核、中缝背核、上下丘灰质等部位 ;在脑桥 ,主要分布于被盖背外侧核、脑桥中缝核、被盖脚桥核、蓝斑、臂旁核、斜方体核 ,以及脑桥网状结构 ;与中脑和脑桥相比 ,延髓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少 ,主要分布于延髓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等核团。结论 分布于脑干内丰富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 ,共同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 ,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术后7d、30d、90d三时期肠系膜上动脉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的变化。(1)定性观察:对照组神经肽Y能神经纤维呈网状攀附于血周围,分布较均匀,并见串珠状膨体,高血压组7d、30硐对照组相似,90d纤维亦呈网状,但较稀疏。(2)定量结果,对照组各时期及高血压组7d30d纤维密度无明显改变,但90d明显降低。结果显示,易卒中型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硝普钠对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功能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肱动脉的功能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的含量。结果 硝普钠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 ,心率未见明显变化 ;接受硝普钠治疗后患者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 ,血流阻力减少 (P <0 .0 5 ) ;血浆ANGⅡ的测定显示 ,硝普钠治疗后患者血浆ANGⅡ的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硝普钠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的顺应性 ,其机制除涉及NO的生成外 ,可能还与血浆ANGⅡ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修读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然而课程思政毕竟不同于思政课程,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对教师全新的挑战.以致敬无语体师的活动为开端,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通过具体实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举办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学生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汲取人生经验和敬业奉献精神的熏陶,实现解剖学课程思政路径.  相似文献   
6.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以辨识人体结构为目的,解剖模型、标本以及数字解剖教学系统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标是解剖学实验课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设计的五段式教学法及其教学实践,在讲解观察重点之后,首先观察模型,然后用数字解剖的拆分和组装功能强化记忆,再回归到标本观察,最终通过学生分组讲课的方式梳理观察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对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流程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构建一个提高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海马神经元树突野形成的作用。 方法 把目的基因转染入原代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显示树突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 结果 过表达Spastin促进树突生长以及分支形成,敲减Spastin抑制树突的生长和新的分支形成,与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oll分析结果显示Spastin提高树突野的复杂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AMPA受体GluA2亚基在树突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敲减Spastin则抑制树突GluA2的表达(P<0.05);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显示,过表达Spastin神经元的mEPSCs振幅和频率均增加,敲减Spastin则使mEPSC的幅度和频率降低(P<0.05)。 结论 Spastin促进神经元树突野的形成,而且形成的树突是功能性树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酚肟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2细胞,建立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 DNA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5mmol/L的谷氨酸处理24h后,PC12细胞活力比对照组降低,仅为对照组的58.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姜酚肟能保护PC12细胞免受谷氨酸(5mmol/L)的影响,但较高浓度时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经不同浓度姜酚肟(3.125、6.25、12.5、25μg/m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其保护作用随浓度降低而升高,当浓度为6.25μg/mL时效果最好,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达到75.2%(P〈0.01),浓度为3.125μg/mL时,细胞存活率降为70.2%(P〈0.01)。谷氨酸(5mmol/L)能诱导PCI2细胞凋亡,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为20.1%,经姜酚肟(3.125、6.25、12.5、25μg/mL)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5%(P〈0.01),2.8%(P〈O.01),9.6%(P〈0.01),17.7%(P〈0.05)。【结论】谷氨酸能诱导PCI2细胞凋亡,较低浓度的姜酚肟能有效保护PC12细胞免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其中6.25μg/mL的姜酚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荔枝核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荔枝核提取物(LSE)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减少法和MTY法检测LSE对柯萨奇B3病毒(Cox B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以及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并通过观察直接杀病毒作用、对宿主细胞的保护作用、抑制病毒吸附作用以及在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加入实验,对LSE抑制HSV-1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LSE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它不能抑制Cox B3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但对RSV、HSV-1和HSV-2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抗病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2.3,27.9和20.4μg/mL.该提取物预培养Vero细胞后不能保护细胞免受HSV-1感染,但它对HSV-1有直接的灭活作用.LSE可影响HSV-1对Vero细胞的吸附,当浓度为31.3μg/mL时对病毒吸附的抑制率为51%.ISE对HSV-1在细胞内的增殖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结论:LSE具有较强的体外抗RSV和HSV活性,它对HSV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酚肟对谷氨酸(glutamate, Glu)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 DNA 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5 mmol/L的谷氨酸处理24 h后,PC12细胞活力比对照组降低,仅为对照组的58.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姜酚肟能保护PC12 细胞免受谷氨酸(5 mmol/L)的影响,但较高浓度时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经不同浓度姜酚肟(3.125、6.25、12.5、25 μg/m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其保护作用随浓度降低而升高,当浓度为6.25 μg/mL时效果最好,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达到75.2﹪(P<0.01),浓度为3.125 μg/mL 时,细胞存活率降为70.2﹪(P<0.01)。谷氨酸(5 mmol/L)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处理24 h 后细胞凋亡率为20.1﹪, 经姜酚肟(3.125、6.25、12.5、25 μg/ml )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5﹪(P<0.01), 2.8﹪(P<0.01), 9.6﹪(P<0.01), 17.7﹪(P<0.05)。【结论】谷氨酸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较低浓度的姜酚肟能有效保护PC12细胞免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其中6.25 μg/ml的姜酚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