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上关节突横突基底单侧入路与传统双侧入路注射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手术治疗52例腰椎OVCF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单侧组30例,经上关节突横突基底单侧入路;双侧组22例,采用传统双侧入路.术后随访1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穿刺行PVP手术治疗腰椎OVCF均安全有效,但上关节突横突基底单侧入路穿刺的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少,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6~2008年间行Dynesys腰椎手术(Dynesys组)和传统融合术(融合组)的患者各2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疼、腿疼视觉评估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极不满意)。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72个月,平均48个月。Dynesys组与融合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融合组改善更明显,VAS腰部疼痛评分尤为显著(P=0.013)。更多的融合组患者比非融合组患者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82.1%vs 67.9%,P<0.05)。Dynesys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而在融合组却没有发现这一相关。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较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对生活水平的低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Survivin在肝癌细胞株HepG2的表达及5-Fu对肝癌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Livin.survivin 的诱导作用,探讨Livin,Survivin在肝痈化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低浓度的化疗药物5-Fu,分别在加约前、加药后24 h和48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m-blot)检测livin,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低浓度的5-Fu可诱导Livin,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Livin mRNA在加药后24 h和48 h分别较加药前提高了0.6倍和1.1倍,Livin蛋白在加药后24 h和48 h分别较加药前提高了1.3倍和2.7倍,SurvivinmRNA在加药后24 h和48 h分别较未加药提高了1.5倍和2.2倍,Survivin蛋白在加药后24 h和48 h分别较未加药提高了0.9倍和1.9倍.结论:Livin,Survivin在HepG2中有表达,5-Fu可诱导肝癌细胞内livin,Survivin的表达增加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值得进一步研究以评价5-Fu对肝癌治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艳  郑科  马列  梁军  谷威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62-2265
目的: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及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气体眼内填充后,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观察黄斑裂孔术后的闭合黄斑孔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变化。方法:非随机、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筛选我院2011-03-01/2013-06-30入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17例17眼,均为同一术者行25G-PPV和ILM剥除、短效气体填充、黄斑孔闭合良好、随访观察超过6mo以上者。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Topcon公司SD-OCT进行术眼及对侧正常眼的黄斑区线性扫描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根据ETDRS分成9个区域。术后观察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3~5wk(A期)、术后2~3mo(B期)、术后>6mo(C期)。结果:在A期中,OCT检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术眼C,IS,II,IN,OS,OI和ON较对侧眼相应区域的厚度增加(P<0.01),而IT和OT(291.58±18.97μm,250.83±21.21μm)较对侧眼(280.33±20.82μm,242.08±24.02μ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B期中,术眼II,IN,OS和ON区域较对侧眼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增加(P<0.01),而术眼C,IS,IT,OI和OT区域较对侧正常眼相应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期中,除术眼IN区较对侧眼厚度增加外(P<0.01),余C,IS,II,IT,OS,OI,ON和OT较对侧眼相应区域厚度均无明显变化(P>0.01)。另外,C期的术眼ON和IT视网膜厚度较A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持续变化,可能与ILM的剥除导致黄斑区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关。SD-OCT为黄斑裂孔术后随访观察提供了客观便捷的观察工具,为进一步研究ILM剥除对黄斑区视网膜的远期结构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骨髓炎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表达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丁璐琪  郑科 《眼科》2012,21(1):52-55
目的 探讨囊膜拉钩联合可缝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中重度晶状体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问题。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 年1月北京英智眼科医院治疗的15 例(19眼)脱位范围135°~225°的中重度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方法 患者在囊膜拉钩的辅助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同时植入可缝合囊袋张力环。术前观察晶状体脱位的范围及方位。术后平均随访(16.4±4.8)个月。测量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裂隙灯检查了解IOL位置,有无后发障、玻璃体疝等,UBM检查张力环位置。主要指标 视力、并发症。结果19 眼(100%)均成功植入可缝合囊袋张力环。最后一次随访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未见IOL明显偏位、眼压升高、张力环嵌顿、后发障及玻璃体疝等并发症。结论囊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可作为中重度晶状体半脱位者施行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IOL植入术的有效辅助手段,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可维持术后囊袋长期稳定性。(眼科,2012,21:52-5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因肱骨干中段骨折于本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MIPO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瘤坏死因子(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钙素(BGP)高于对照组,胶原羟基末端肽(CTX)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yo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效果显著,可改善骨代谢并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骨折修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2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5~105(70±32)min,术中出血量10~20(15±5)ml。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 d、1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均低于术后1 d(P<0.05)。JOA评分:术后1 d、1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高于术后1 d(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25/26。结论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效果满意,能够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