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个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冷冻前胚胎质量、胚胎发育时间、解冻后胚胎复苏程度和冷冻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类各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和(或)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冷冻当天胚胎中有优质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优质胚胎者(31.8%vs20.0%)(P〈0.05)。受精第2天冷冻者与受精第3天冷冻者的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1%vs82.9%和25.5%vs31.2%)(P〉0.05)。解冻后完全移植100%卵裂球完整者和混合移植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完全移植部分卵裂球损伤者(36.7%vs24.1%和29.2%vs24.1%)(P〈0.05)。冷冻方法改进后的胚胎复苏率和全胚复苏率显著高于冷冻方法改进前(82.0%vs66.3%和50.0%vs27.5%)(P〈0.05)。结论胚胎质量与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冷冻胚胎解冻后全胚复苏率与临床妊娠率正相关,冷冻过程中的操作细节是胚胎实验室保证冻融胚胎复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3个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冷冻前胚胎质量、胚胎发育时间、解冻后胚胎复苏程度和冷冻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类各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和(或)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 冷冻当天胚胎中有优质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优质胚胎者(31.8% vs 20.0%)(P<0.05).受精第2天冷冻者与受精第3天冷冻者的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1% vs 82.9%和25.5% vs31.2%)(P>0.05).解冻后完全移植100%卵裂球完整者和混合移植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完全移植部分卵裂球损伤者(36.7% vs 24.1%和29.2% vs 24.1%)(P<0.05).冷冻方法改进后的胚胎复苏率和全胚复苏率显著高于冷冻方法改进前(82.0% vs 66.3%和50.0% vs 27.5%)(P<0.05).结论 胚胎质量与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冷冻胚胎解冻后全胚复苏率与临床妊娠率正相关,冷冻过程中的操作细节是胚胎实验室保证冻融胚胎复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卵泡液和血清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浓度水平对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进行IVF/ICSI治疗,COH中呈中、重度卵巢反应的不育妇女74例,其中OHSS组14例,非OHSS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取卵日卵泡液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的EG-VEGF、VEGF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r=-0.559,P0.01;r=-0.478,P0.01),而与血清VEGF浓度无此相关性,卵泡液EG-VEGF和卵泡液VEG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的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5),而血清VEGF浓度无显著差异。与轻度OHSS者相比,中度OHSS者的卵泡液EG-VEGF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泡液和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浓度与卵巢反应负相关并在OHSS发生者中明显下降,可用于预测OHSS的发生。与VEGF相比,EG-VEGF对OHSS的预测性更强,且卵泡液EG-VEGF浓度还能预测OHS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的诊治经验。方法283周期隐匿精子症及65周期严重弱精子症患者经药物治疗提高活动精子数量后再进入ICSI治疗周期,观察ICSI操作情况和受精、妊娠等治疗结果,并以52周期供精ICSI作为对照组。结果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两组分别有15周期和3周期因精子不足或卵子数量较多使用部分供精,其余均使用夫精完成ICSI操作治疗。隐匿精子症组的受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7.4%vs85.1%,P=0.001),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40.7%vs38.8%,P=0.805);严重弱精子症组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81.2%vs85.1%,P=0.131;31.3%vs38.8%,P=0.404)。结论恰当的ICSI术前准备和熟练的ICSI操作技术能使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达到与正常精子相似或稍低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运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治疗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283周期隐匿精于症及65周期严重弱精子症患者经药物治疗提高活动精子数量后再进入ICSI治疗周期,观察ICSI操作情况和受精、妊娠等治疗结果,并以52周期供精ICSI作为对照组.结果 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两组分别有15周期和3周期因精子不足或卵子数量较多使用部分供精.其余均使用夫精完成ICSI操作治疗.隐匿精子症组的受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7.4%vs85.1%,P=0.001),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40.7% vs 38.8%,P=0.805);严重弱精子症组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81.2% vs 85.1%,P=0.131;31.3% vs 38.8%,P=0.404).结论 恰当的ICSI术前准备和熟练的ICSI操作技术能使隐匿精子症和严重弱精子症达到与正常精子相似或稍低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液中的精子参数和细菌培养结果 .方法 将3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按不同病因分成A、B和C 3组,A组(14例)为有明确附睾炎症病史的附睾炎症梗阻;B组(7例)为无明确生殖道炎症病史的精道梗阻:C组(15例)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将这些患者行诊断性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分析附睾液中的精子参数,同时将附睾液做常规细菌培养和结核杆菌培养.结果 3组患者中,附睾精子密度≥20×106/ml,1~20×106/ml及≤1×106/ml的分别占33.3%(12/36),41.7%(15/36)和25%(9/36),各组间的精子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附睾液中有A或B级活动精子,仅有C级活动精子及仅有D级精子的患者分别占41.7%(15/36),36.1%(13/36)和22.2%(8/36),各组间的精子活动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标本的常规细菌培养和结核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精道梗阻的患者,附睾液中精子的密度和活动力无统计学差异,大多数PESA附睾液标本中的精子足够用于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非急性炎症期附睾液中不存在活动性细菌感染,可以安全应用于ICSI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与睾丸体积、血FSH和AZF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性。方法:161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A组,n=86)、隐匿精子症(B组,n=49)、严重少精子症(c组,n=13)和其它患者(D组,n=13,包括死精子症4例,梗阻性无精子症3例,正常精子1例,其他少弱精子症5例),进行睾丸体积、血FSH水平和彳砑基因微缺失检测,AZF基因微缺失检测位点包括AZFa(sY84、sY86)、AZFb(sYl27、sYl34)、AZFcd(sY254、sY255、sYl57、sYl45和sYl52)。结果:4组睾丸体积〈12ml的比例分别为73.26%(63/86)、34.69%(17/49)、7.69%(1/13)、30.77%(4/13);4组FSH水平升高1倍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44%(58/86)、32.65%(16/49)、15.38%(2/13)和O.OO%(o/13),组间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O.001);4组4ZF基因微缺失率分别为15.12%(13/86).18.37%(9/49)、0.oo%(o/13)和0.00%(0/13),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爿zn基因缺失1例,AZF(b+c+d)缺失5例,AZF(c+d)基因缺失7例,B组9例均AZFC和(或MZFd基因缺失,c组和D组均未见AZF基因缺失。结论: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血FSH水平升高和睾丸体积缩小趋势明显,而与AZF缺失几率无高度相关性;但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组中AZF基因缺失几率仍然偏高,AZFa和AZFb缺失大多出现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中,而隐匿精子症组以AZFc和AZFd缺失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卵子发育潜能相关的代谢物质。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回顾性分析13例反复IVF失败(RIF组)和15例同期第1次行IVF-ET成功妊娠患者(对照组)的卵泡液代谢组学。结果: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样本主成分,结果显示RIF组和对照组的主成分积分值集中分布于2个不同区域,且反复IVF失败组较对照组有11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而二元羧酸、胆固醇及部分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升高的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鸟氨酸,和降低的二元羧酸、胆固醇可能成为预测卵子发育潜能的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精子处理前、后凋亡率的变化以及处理前、后精子凋亡率与受精率和胚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IVF者的精液55例,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处理精液,IVF当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前、后精子凋亡指标——caspase-3(CP3)活化率,于受精后16 h、48 h、72 h分别观察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共获卵690枚,平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84.49±14.92%、94.62±11.09%、47.11±27.17%;处理后精子CP3活化率较处理前有明显降低(22.84±6.05%vs 34.80±6.56%,P<0.05);处理前精子CP3活化率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056,0137,-0.060,P>0.05),处理后精子CP3活化率与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呈显著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375,-0.416,P<0.01),与卵裂率无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156,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处理精子后可以显著降低精子凋亡率,处理后精子凋亡率可能影响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可为临床预测受精结局及胚胎发育情况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