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保留膀胱手术联合动脉插管化疗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保留膀胱手术的58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后随机纳入动脉插管化疗组和膀胱灌注组,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展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等.结果经过10~46(中位时间25)个月的随访,动脉化疗组(27例,平均随访23.7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3.7%,平均无肿瘤复发生存时间为(38.2±0.8)个月;无肿瘤进展,肿瘤进展率为0.膀胱灌注组(31例,平均随访25.7个月)10例复发,复发率为32.3%,平均无肿瘤复发时间为(29.7±2.3)个月;5例肿瘤进展(侵犯肌层或远处转移),进展率为16.1%.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7%、37.0%,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66.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6,P=0.030).结论保留膀胱手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联合动脉插管化疗相比单纯行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所有受体分为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IGF)组(32例)和DGF组(13例)。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时间点两组受体的血清肌酐(S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各时间点两组受体血清和尿液IL-35含量。结果 DGF组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迟缓,术后7 d时Scr水平高于IGF组,e GFR水平低于I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两组受体S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 GFR仍存在较大差异,与IGF组相比,DGF组受体术后1年时e GFR仍降低(P0.05)。术后1、2、3、7、14 d,DGF组血清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8 d,与IGF组相比,DGF组血清IL-35含量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DGF组尿液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4、28 d,两组受体尿液IL-35含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受体血清和尿液中IL-35含量低与DGF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提示术后早期受体全身和移植肾局部抑炎应答过弱,过度的炎症应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是DGF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情况并探讨MS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等指标,其中171例(84%)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观察患者随访治疗期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同醇水平.结果 在初次确诊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66例(81.77%)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4例(26.50%),高血糖症患者29例(17.68%),高血压患者114例(68.67%),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4例(50.60%).非MS前列腺癌患者37例(18.22%).MS前列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与非MS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Gleason评分在两组前列腺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治疗期间153例(90.05%)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9例(32.02%),高血糖症患者38例(24.8%),高血压患者105例(68.62%),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6例(56.22%).非MS患者18例(10.53%).MS发生几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同时罹患MS,MS前列腺癌患者较非MS前列腺癌患者的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升高,PSA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漏诊率.接受长期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S发生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膀胱炎5例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嗜酸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本病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结果:经尿道电切术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口服保守治疗1例,后随访至今,均无临床复发.结论:嗜酸性膀胱炎较罕见,病理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抗生素是最常用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亦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HPV-16感染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基于 HPV-16多肽微阵列芯片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来自 HPV-16病毒的7个蛋白的胞外段序列进行叠瓦式切割,构建基于241条精细多肽库的微阵列芯片,对经病理确诊的72例前列腺癌患者和8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血清学筛查.用微阵列芯片表达差异显著分析法筛选在前列腺癌患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具有差异性表达的多肽(特异性多肽);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这些多肽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 PSA 相比较.结果HPV-16多肽在两组血清中的抗体响应不同,与 HPV-16多肽反应的自身抗体既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中,也存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其中存在15条多肽,与之响应的抗体在两组血清中呈差异性表达;对这15条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多肽进行 ROC曲线分析,发现多指标联合的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由15条多肽构成的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 ROC 曲线下面积为0.772,在最佳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61.8%;PSA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770,在最佳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为65.3%,特异度83.9%.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 HPV-16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可通过 HPV-16多肽微阵列技术加以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双侧腹膜后途径治疗左肾细胞癌伴0b级(301分级,癌栓超过肠系膜上动脉、未进入下腔静脉)静脉癌栓手术方式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并对其进行初步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4例左侧肾细胞癌伴0b级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MRI、CT检查明确癌栓的位置,均为左肾静脉0b级癌栓。所有患者均经双侧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及癌栓剥除术治疗。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55.15±21.01)min,术中出血量(115.71±74.26)ml,术后住院天数中位数为5.50(IQR:5.00,6.25)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中位数为3.00(IQR:3.00,4.00)d,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中位数为1.50(IQR:1.00,2.00)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为3.00(IQR:2.75,4.00)分。结论 双侧腹膜后途径的手术方式在完成治疗目的的同时,降低手术出血风险及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分析前列腺癌与MS的关系。方法:将185例初次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合并MS组及未合并M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病理Gleason评分等临床指标。分析前列腺癌患者MS的发生情况以及前列腺癌与MS的关系。结果:185例患者中,合并MS153例(82.7%),其中糖尿病41例(26.8%),高血糖27例(17.6%),高血压105例(68.6%),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78例(60.0%);未合并MS 32例(17.3%)。合并MS的前列腺癌患者BMI、空腹血糖、前列腺体积高于未合并MS者,其PSA水平低于未合并MS者(P均〈0.05)。合并MS组中处于PSA诊断灰区(4~10μg/L)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MS组(P〈0.05)。结论: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同时合并MS,该类患者的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升高,PSA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肾囊肿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腹腔镜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常规方法[1-2],近年来为了减轻手术的创伤,又出现了单通道腹腔镜术式[3],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孰优孰劣目前尚无定论。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对31例单发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术式或单通道腹腔镜术式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这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发病情况并探讨MS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等指标,其中171例(84%)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therapy,ADT),观察患者随访治疗期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结果在初次确诊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66例(81.77%)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4例(26.50%),高血糖症患者29例(17.68%),高血压患者114例(68.67%),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4例(50.60%)。非MS前列腺癌患者37例(18.22%)。MS前列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与非MS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Gleason评分在两组前列腺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治疗期间153例(90.05%)患MS,其中糖尿病患者49例(32.02%),高血糖症患者38例(24.8%),高血压患者105例(68.62%),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患者86例(56.22%)。非MS患者18例(10.53%)。MS发生几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同时罹患MS,MS前列腺癌患者较非MS前列腺癌患者的BMI、血糖、前列腺体积升高,PSA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漏诊率。接受长期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M8发生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10.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手术能治愈大部分早期患者,但仍有30%的患者术后1~2年出现复发,特别是术前肿瘤已侵犯肾静脉、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率更高达35%~65%[1],舒尼替尼作为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已被Ⅱ期和Ⅲ期临床实验验证[2,3],对于高危肾癌,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舒尼替尼辅助治疗预防进展性肾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其远期疗效及预防剂量尚无参照,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间本科对45例进展性肾癌术后患者予以舒尼替尼辅助治疗,以此初步探讨舒尼替尼对进展性肾癌治疗的疗效和预防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