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自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2月对65例胫腓骨骨折 ,10例胫腓骨骨不连病人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5例 ,男 48例 ,女 2 7例 ,年龄 8~ 63岁 (平均 3 6岁 )。受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 (碾压伤、撞击伤 ) ,坠落伤 ,塌压伤 ,扭伤 ,骨折类型主要为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形 ,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 ,闭合性骨折 49例 ,骨不连 10例。1 2 治疗方法  (1)手术方法 :仰卧位 ,腰麻或硬膜外麻。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 ,彻底清创后 ,在原裂口或扩大裂口整复骨折 ,胫腓骨前内侧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疝气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高频电刀进行疝气手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手术刀进行疝气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率为1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1%,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的愈合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在中老年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已占首位,它能引起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开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因素的研究迫在眉睫。微量元素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及30例健康人体对照组,进行微量元素铬、硒、铜、标的检测,并探讨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正常人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43岁;动脉粥样硬化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56岁。1.2样品处理。所有样品均按哈尔滨市微量元素学会有关人体微量元素检测质校条例的要求采取和处理。采空腹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半髋成形手术治疗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3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骨水泥型双极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并大小粗隆重建(半髋成形)治疗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年龄85岁(80-91岁).随访平均(0.5-1年).结果 20例患者无一例死于手术后并发症.术后一周扶助行器下地行走.术后无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下沉现象出现.结论 对于年龄8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双极加长柄股骨头置换并大小粗隆重建(半髋成形)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及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诊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5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死亡5例,失访3例,获随访44例,随访3个月~5年(平均2年2个月)。骨折早期并发症漏诊2例,9例出现中期并发症。5例留有后遗症,39例预后良好。结论应重视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急诊诊断和治疗以及动态观察和处理,防治并发症,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赵希君 《甘肃医药》2014,33(9):683-685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用于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26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平均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治疗优良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与内固定相当的疗效,且愈合时间较短,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希君 《甘肃医药》2014,(4):252-253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我院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160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80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ASIA神经分级、术前术后cobb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长度、住院时间及ASIA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均得到矫正,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