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复性枢椎齿状突骨折行前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21例Ⅱ型和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经颅骨牵引后x线和/或CT复查证实已复位,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经右颈部采用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出现喉上神经牵拉伤3例。螺钉位置良好19例,枢椎椎体前方皮质破裂1例,螺钉穿透枢椎齿状突1例。经(19±10.5)月(4~40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1例四肢瘫痪患者术后肌力恢复到2~3级、感觉部分恢复。其余患者术前症状消失,喉上神经牵拉伤恢复;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基本正常。结论对可复性枢椎齿状突行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手术符合中国人脊柱生理,能最大限度恢复上颈椎的结构和稳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好、费用低、手术固定牢靠、直接愈合率高的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选择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4年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神经内、外科、ICU和呼吸内科为主,对15种抗菌素敏感性最高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次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菌之一,危重患者是其易感人群。抗菌药选择要以药敏实验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动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3±0.3)(0.7~2.0)mm.动脉穿支均发出骨膜支、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及浅静脉营养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前内侧区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同源,呈明显的纵向性分布.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旋转点在内踝尖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评价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66.1±6.0)岁,分析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案的疗效。根据术中是否行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将术式分类为单纯髓核摘除术组(共45例)和融合内固定术组(共20例)。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4例,良23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87.7%。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组:优22例,良16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84.4%;融合内固定术组: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0%。结论诊断明确的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应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迁。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分离出阴沟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2株阴沟肠杆菌标本主要源于痰(66株,50.00)和血液(31株,23.49);菌株分布于住院部各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20.00。结论阴沟肠杆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危重患者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其耐药率较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要以药敏实验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rion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颈椎疾病患者予行颈椎前路手术及Orion钢板内固定 ,其中颈椎骨折脱位 9例 ,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 34例 ,颈椎肿瘤 2例 ,颈椎结核 1例。结果  46例中 33例随访 3~ 13个月 ,平均随访 7个月 ,1例钢板下极螺钉松动 ,余 32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 ,植骨块无移动 ,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 Ori on钢板有较优的材料和力学性能 ,内固定于颈椎体前有维持术后近期颈椎生理前凸 ,稳定植骨块 ,利其达到骨性融合 ,防止颈椎间隙高度丢失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骨科病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042007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用VITEK2系统和ID-GN卡鉴定,K-B法和VITEK2系统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1软件。结果415株分离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占59.52%,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占27.23%,真菌31株,占7.47%。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是感染菌谱的主要菌种。药敏显示大多数病原菌耐药性高,革兰阴性、阳性菌分别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对其他常用抗菌素耐药率在30%70%之间。结论条件致病菌成为感染谱中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率较高,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突出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突出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超微病理学持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20例突出椎间盘的纤维环及髓核组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椎间盘组织退变程度可根据细胞及胶原纤维超策结构变化来判断。(2)细胞与胶原纤维退变程度一致;(3)破裂型与非破裂型椎间盘组织在退变程度上无明显相关;(4)退变程度与年龄及病程长短明显相关,而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无相关。结论 电镜下腰椎间盘超微结构改变是判断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可靠指标。退变程度与年龄及病程长短明显相关而与临床表现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方向性及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完整骨骼标本18具,男性12具,女性6具。用万能角度尺手工和CT图像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数值。结果:从L1-L5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值逐渐增大,由相对矢状位渐变为相对冠状位。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用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角从L1-L5逐渐增大,适应了正常人体下腰椎活动较上腰椎大的需要,可能是下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