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单细胞基因诊断技术。方法获取正常人及G6PD基因突变杂合子的单个淋巴细胞,采用多重巢式PCR结合多重SNaPshot技术对G6PD基因突变高发的四个外显子上的12个突变位点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共检测了58个正常和108个杂合子单淋巴细胞,扩增效率为90.97%,等位基因脱扣率为8.08%。结论所建立的多重巢式PCR结合SNaPshot技术可在单细胞水平上快速、准确地检测12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可望在临床上实现G6PD缺乏症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特点及有效防治。方法: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各1例)采用改良的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进行预处理后,输注供者骨髓血或外周血干细胞。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足叶乙甙方案预处理,回输外周血干细胞。aGVHD的预防均用环胞菌素A、甲氨蝶呤,出现GVHD后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发生较为严重的aGVHD2例。结论:联合各种免疫抑制剂,能有效防治GVHD,使患者获得长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与机体体液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日立7170A对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DM)组及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的CIC、BF、C3、C4、IgG、IgA、IgM进行检测及分组比较。结果:DM组及DR组的BF、IgG、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gM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CIC、C3、C4即显著高于DM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DR、DM均存在体液功能紊乱但DR更甚,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成为DR毛细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对白血病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的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分析12例白血病病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接受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体重、血清白蛋白、血糖、血尿素氮及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同期未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10例病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接受胃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病人移植期间体重下降较对照组病人少,血清白蛋白水平则较对照组高。[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平稳度过预处理期、放疗、化疗后应激反应期与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的提取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硫酸铵沉淀、DEAE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75凝胶层析的方法,从地鳖虫体内提取出纤溶活性蛋白并检测其活性,研究其体外抗肿瘤的作用;并通过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对2种肿瘤细胞(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抑制及周期的影响。结果(1)地鳖虫体内存在具有纤溶活性的纤溶活性蛋白;(2)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3)随着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浓度的增加,G1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G2/M期的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结论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具有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高产AmpC酶检出的情况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73株革兰阴性杆菌,用粗提酶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并分析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7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高产AmpC酶菌株共74株.检出率为27.1%;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外,它们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大多数高于80%;产AmpC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高产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日益增多.耐药性强,临床治疗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四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l)和耐消毒剂-磺胺相关基因(qacE△1-sulI)的存在状况,追溯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来源及其耐药机理。方法采用VITEK-AMS60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随机挑选自临床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30株IMP耐药的PA,30株IMP敏感的P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法检测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和qacE△1-sulI)基因。结果IMP耐药组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IMP敏感组;30株IMP耐药的PA中有23株(76.7%)intI1阳性。11株(36.7%)qacE△1一sulI阳性;另30株IMP敏感的PA中有12株(40.O%)intll阳性,3株(10.0%)qacE△1-sulI阳性.阳性基因主要来自神经外科,其次是神经内科和外科ICU病房。结论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intIl和qacE△l-sulI)与PA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特别是IRPA中intIl基因携带率很高,提示intIl基因可能是PA耐IMP及多重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对重点科室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间传播和扩散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甲氧雌二醇对HL60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甲氧雌二醇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2-ME浓度的升高,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60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当2-ME浓度为50μmol/L时,细胞凋亡率达65.8%;30μM2-甲氧雌二醇作用72h后的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2-甲氧雌二醇具有对HL60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bel-2蛋白表达下调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在纠正尿液分析仪BLO结果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142份晨尿标本进行尿十项(主要是BLO)、沉渣镜检及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检测,筛选出三项检查结果不一致标本35例,并分组比较,重点探讨纠正方法。结果 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可准确纠正BLO对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误差。结论 单克隆抗体法隐血试验结合尿沉渣镜检能对BLO检测结果起到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