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探讨老年人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作用的机制, 揭示肌肉和骨骼质量和力量丧失的关键突破口, 从而抑制其进展是减少老年人由于跌倒导致骨折以后出现致残和致死现象的关键途径。当前针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存在的, 往往忽视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调节与联系。本文综述了现今对于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老年人失用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疑难疾病,其中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随社会的发展正在逐年攀升,该疾病的主要病因为跌倒或外界的高能量创伤对髋关节周围造成伤害,进而诱发出现股骨头坏死。该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该疾病的首要任务是需要建立一种理想可靠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临床中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该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关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并分析对比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今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研究提供动物模型的基础,助力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研究领域早日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动作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术后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天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术后评价复位质量良好患者30例,首先利用三维重建方法建立股骨颈模型,并对复位质量进行定量化测量。其次通过AnyBody软件建立股骨肌肉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实现股骨颈模型与股骨肌肉模型坐标的统一,位置大小的匹配;然后对股骨颈模型进行预处理,再经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股骨颈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AnyBody软件进行动作模拟,包括站立、步行、起立和下蹲动作,逆向动力学分析比较日常动作间股骨的应力分布与应力峰值。结果:经测量30例股骨模型股骨头小凹最低点平均位移为(9.22±4.42) mm,股骨头中心平均位移为(5.32±2.98) mm,股骨头平均偏转角度为(19.73±11.61)°。站立时平均应力峰值为(18.97±7.8) MPa,步行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66.85±36.18) MPa,起立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61.74±114.38) MPa,下蹲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1607.04±869.58) MPa。经统计分析,仅起立与步行动作之间股骨颈应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82),其余动作时股骨颈应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入的30例股骨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移位。四个日常动作过程中,站立时股骨颈受力最小,其次是起立、步行,下蹲时股骨颈受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准医疗医学理念与智能医学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个体化、精准化、智能化是医学领域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全球各种智能化设备竞相应用于临床的新阶段,对于骨科医生也应当转变传统思维模式,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这种变化中去。智能医学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使骨骼更加结构化与标准化、实现精准定位这两种手段,以满足患者个体化的需求,从而帮助医生在临床中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与更高的工作效率。本文着重介绍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二者结合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制作股骨颈骨折复位后轴向旋转移位模型并依据X线投照探讨评估股骨颈骨折旋转移位的最佳指标。方法取6具干燥成人完整股骨标本, 男2具、女4具。设计并制作股骨近端正侧位和斜位X线投照卡具和支架。对股骨标本进行股骨颈骨折造模, 根据Pauwells分型制作成Pauwells 30°、50°和70°模型(各2具), 手法复位并残留旋前20°、40°和60°轴向旋转移位。对每种骨折模型进行不同角度(足侧40°、足侧20°、垂直0°、头侧20°、头侧40°)的投照, 测量模型的骨小梁夹角和Garden对线指数, 观察内斜位和外斜位X线片骨折线的影像特点。结果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存在旋前20°和40°轴向旋转移位时, 在不同投照体位下旋转移位组的骨小梁夹角与解剖复位组相比差异较小。残留旋转移位为60°时, 在Pauwells 30°和50°骨折模型中大部分投照角度下骨小梁模糊不清, 未能测量出骨小梁夹角;Pauwells 70°骨折模型中旋转移位组的骨小梁夹角与解剖复位组相比差异较大。正位X线片中, 当Pauwells 70°组旋前移位为60°时, Garden对线指数显示复位不满意(150°, ...  相似文献   
6.
步态分析被用来检查步态差异,评估不同手术入路、手术策略以及非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多数步态分析的研究是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对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分析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小、患者医从性差、个体差异性、缺少步态评估基线,及衡量标准的不一致。未来更多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更好的患者依从性,术前和术后评估,以及在疾病早期检测出步态异常,来减少长期影响。纵观以往的研究,时间和距离参数通常被用来作为步态差异的综合测量。步态分析是一种用简单的方法来客观评估步态功能障碍和检查治疗进展的临床手段,本文总结步态分析尤其是关于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三维步态分析,回顾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常见的步态改变,并且比较了手术和非手术干预下的步态改变。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炎(OA)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退行性关节炎。常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大、体质量偏重、长期劳损、创伤、炎症、关节先天性异常等。OA疾病中最易受累的是膝关节,膝骨关节炎(KOA)是涉及整个滑膜关节的复杂疾病过程。KOA的病因复杂,目前对于KOA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愈,只能控制KOA的某些症状或者延缓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这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因此,应用KOA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文章综述了目前使用较多的KOA动物模型,具体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转基因3类,同时对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这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就该疾病动物模型目前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做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术后不同复位质量的力学特性。方法 选用Sawbones人工合成股骨模型3例,将2例造模成为Pauwel III 型股骨颈骨折,并在骨折模型上以倒三角方式置入3颗空心螺钉,用以固定骨折,并保持不同复位质量(定义为模型1、2);另外1例模型为无骨折模型,即不进行任何造模操作(定义为完整模型);在力学试验机上对股骨模型进行垂直载荷加载。结果 当股骨头位移达到4 mm时,完整模型和模型1、2承受的平均载荷分别为(236.30±5.35)、(196.57±3.56)、(69.50±2.95) N,3组载荷具有显著性差异。当股骨头位移达到5 mm时,完整模型和模型1、2承受的平均载荷分别为(276.7±3.40)、(232.93±2.64)、(80.83±4.54) N,3组载荷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越差,股骨承受应力的能力越弱,术后康复过程中并发骨不愈合、再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逐年增高,是一种高致残率的骨科疾病,探索其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案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关节置换等日趋成熟的手术技术帮助广大患者提高了功能恢复质量,但是如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预防疾病进展,从而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仍然困扰着广大学者。近年来,细胞治疗在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中的潜力被逐渐挖掘,外泌体在组织修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当前外泌体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临床中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防治领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对其临床应用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