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5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进行饮食及会阴护理。结果45例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粒子移位,住院3~5d顺利出院。随访3~24个月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系统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临床治疗肿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早期放射性粒子释放高能射线,防护、操作难以进行,发展非常缓慢,80年代起,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很快。我们肿瘤中心于2001年12月完成国内首例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至2004年11月,已完成216例粒子植入。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痛苦小,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起重要作用,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D打印共面模板(3DPCT)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4例进行3DPCT辅助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纳入分析,总结操作流程,分析操作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2根固定针,其中15例(62.50%)取材1次,9例(37.50%)取材2次.平均操作时间为(26.45±5.73)min,平均活检针调整(0.13± 0.34)次,平均CT扫描(5.25±0.53)次.21例(87.50%)活检针1次到位,3例(12.50%)调整1次.20例(83.33%)病理结果为阳性.并发症方面,18例(75.00%)出现针道出血;4例(16.67%)出现气胸,其中1例(4.17%)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12.50%)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皆痊愈.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可接受的操作时间和CT扫描次数下,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减少了肺内调整活检针的次数.熟练、规范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肺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验证结果,探讨治疗精确性。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设计制作3D打印模板14块,共16个治疗区。与术前相比,术后V100%减小(t=2.451,P<0.05);术后D90%V150%均值较术前小,V200%、MPD均值较术前大,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EI、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简称3D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定位和复位时的误差。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41例3D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患者。术前2日行CT扫描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位置、深度的图像信息行3D模板针道设计、打印模板。术前3D模板复位,对术前定位计划3D模板位置和复位时3D模板位置的x轴(左右)、y轴(头脚)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部位、体位3D模板复位与术前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头颈部、胸部和盆腔粒子植入术前计划3D模板定位xy轴与复位时3D模板位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7±1.09)、(2.66±1.65)、(4.00±1.41)、(5.22±1.85)、(1.88±1.29)和(2.52±1.37)mm。与胸部相比,头颈部和盆腔部的x和y轴方向位置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3.080、-3.944、-4.519,P<0.05);其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CT模拟定位技术对模板定位、复位具有很好的校正作用,误差小、精度高,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 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统计射波刀VSI治疗中金标的利用率并分析金标弃用的原因,为金标植入、放疗计划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017年3—8月间植入或粘贴金标患者47人次,植入金标42人次,其中CT引导3D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32人次,CT引导3D非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1人次,不使用模板辅助单纯CT引导下植入1人次,超声引导下金标植入8人次。利用射波刀共治疗44人次肿瘤患者,有2人次肿瘤患者金标不能使用改为脊柱追踪,有3人次患者未行射波刀放疗。统计患者在射波刀治疗时使用的金标和弃用金标的数量,得到金标的利用率和弃用率。对弃用金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 44人次患者植入体内和粘贴体表的134颗金标有111颗被使用,利用率为82.8%;弃用23颗,弃用率为17.2%。造成金标弃用的主要因素有刚性误差大(26.1%)、植入金标不符合要求(17.4%)、金标移位(26.1%)、其他因素(30.4%)。结论 应用CT引导3D共面或非共面模板辅助植入金标,较单纯CT引导徒手植入和超声引导下植入金标,每次金标植入只需要使用2根穿刺针,单根穿刺针植入2颗金标,减少了穿刺针数目,降低了患者穿刺造成的风险和创伤,降低金标植入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多种方式植入的金标在治疗中不是全部都能被使用,会因各种原因造成弃用,因此要在金标植入等环节中考虑到此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自2007-2015年于我科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复发患者数据,共101例,以往接受外照射中位积累剂量66 Gy。粒子植入后剂量(D90)中位数117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防12.2个月。患者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26.6%,5年总生存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局控相关因素为年龄、病理类型、植入部位、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P均<0.05),与生存相关因素为KPS、病灶体积、D90及近期疗效(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病灶体积、D90、近期疗效为与局控相关的影响因素(P=0.000、0.002、0.003、0.014)。不良反应方面,皮肤/黏膜破溃25.7%,疼痛13.9%。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头颈部肿瘤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鳞癌、病灶体积小、D90高预示较好的局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5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进行饮食及会阴护理。结果 45例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粒子移位,住院3~5d顺利出院。随访3~24个月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 系统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