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肠微环境中的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几何参数变化对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的影响规律,为吻合钉织构化表面对细胞黏附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结构引入到平板流动腔底面,应用 ANSYS Fluent 建立平板流动腔的二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研究不同高度、边长、间距参数的织构化底面的平板流动腔中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数值,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引入增强了平板流动腔内细胞外液的流速,且合适的微织构几何参数的引入可以增大微织构微脊处的壁面处剪切力。 微凹坑内的细胞外液流速较低且会形成漩涡,微织构高度、间距的增加以及边长的减小可以增强微凹坑内漩涡的强度。 结论 通过控制微织构的参数可以改变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进而促进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2.
肺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主要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具有发病率高、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特点[1].肺部音、咳嗽、发热、咳痰等均为肺炎患儿的主要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目前针对小儿肺炎患儿,临床中多予以综合疗法治疗,用以控制炎症的进展,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2]....  相似文献   
3.
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及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疗效。方法对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予24h胃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镜检查,并在内镜下施行射频治疗。结果19例以反酸、烧心、嗳气、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48例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状为主,3例表现为胸骨后或后背部疼痛诊为冠心病;胃镜见贲门口松弛56例(80%),仅20例(28.6%)有反流性食管炎;24h胃食管pH监测63例,见轻度酸反流18例(28.6%),中度18例(28.6%),重度21例(33.3%),无酸反流6例(9.6%);食管测压检查58例,见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力低下33例(56.9%),正常25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立即复查胃镜,65例贲门口包绕内镜紧密,5例较前缩紧。随访60例6~12个月,50例明显缓解,以呼吸道为主要表现者尤为明显,7例有所缓解,2例复发(其中1例已再次治疗,哮喘又立即消失),1例一直认为治疗不满意。结论射频用于GERD患者的治疗常起到立竿见影的缓解作用,方法相对简捷、价廉、安全,对诊断明确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特别值得提倡。似乎有必要提出由反流所引起的发生在胃食管交接处、咽、口鼻腔和喉气道的一个临床症候群,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拟诊为IB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E检查;以临床表现、肠镜和病理组织学结果等检查综合判断为金标准,评估CTE检查IBD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CTE诊断IBD53例,非IBD27例,灵敏度83.02%、特异度77.78%、准确率81.25%、阳性预测值88.00%、阴性预测值70.00%;CTE诊断克罗恩病灵敏度83.78%、特异度88.37%、准确率86.25%、阳性预测值86.11%、阴性预测值86.36%;CTE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灵敏度81.25%、特异度98.44%、准确率95.00%、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95.45%。结论 CTE是有效诊断IBD的方法,也有助于鉴别诊断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ELTS)所致喉痉挛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因GERD所致喉痉挛行气管切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有多年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随病程发展,出现严重喉痉挛、窒息而行气管切开,例1带管长达7个月始终误诊为声带麻痹,并3次行声带手术;例2得以及时诊断,经气管切开缓解呼吸窘迫,20天后顺利拔管.2例均经食管24小时pH检测和食管动力检测确诊GERD并GELTS,经Stretta射频治疗,症状消失.结论: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仅有呼吸道表现或以其为主要表现的GERD,使患者早日得到正确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能量去金属伪影(SEMAR)算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去伪影效果,探讨其对无导线起搏器与有导线起搏器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收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患者的图像,进行两次容积重建: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非SEMAR组);一次使用自适应迭代算法联合SEMAR算法重建(SEMAR组)。在金属伪影覆盖面积最大的层面,高、低密度伪影区的右冠状动脉及周围脂肪组织等划取感兴趣区(ROI),记录CT值和标准差以计算伪影指数(AI)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价,并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共计3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被纳入评价。2名阅片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κ=0.92)。SEMAR组比非SEMAR组主观评分高(P<0.01)。SEMAR组无导线起搏器主观评分高于有导线起搏器(P<0.01)。起搏器(总体),有、无导线起搏器组内比较,SEMAR组AI值均低于非SEMAR组(P<0.01)。有、无导线起搏器组间比较,SEMAR前后AI值相同(P>0.05...  相似文献   
7.
胡亚辉  聂朔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88-89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微创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80例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需给予止痛药服用2例,占2.5%,对照组45例,占56.3%。观察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20.1±2.5)d,对照组为(38.2±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无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复发2例。并发症23例,其中肛门不全失禁3例,肛门有钥匙孔样缺损20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伤小、扣作方便、对括约肌无损伤,术后肛门无畸形,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病程,最大限度的改善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临床表现和内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2月施行内镜下射频治疗的200例GERD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中49例以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等消化道症状为主;36例仅表现为咳嗽、咯痰、喘息、憋气等呼吸道症状;98例以消化道表现为主合并呼吸道症状;1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偶有消化道症状;2例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诊为冠心病。治疗后即刻复查胃镜见190例贲门口包绕内镜紧密,10例贲门口较前缩紧;4例术中食管、贲门黏膜少量出血,无其他并发症。治疗2天内198例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1~11个月,5例自觉无明显改善,3例于术后1~7个月后复发(1例接受了重复治疗,“哮喘”再度消失),12例失访;180例(90.0%)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尤其明显。结论:GERD导致的呼吸道和咽喉部表现既常见凶险,又罕为大众所知,为此作者提出了以胃食管交接处为启动器、以咽为反应器、以口鼻为效应器、以喉气管为喘息发生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astroesphago-larygotracheal syndrome,GELTS)或两管一腔综合征这一新概念。内镜下Stretta治疗GERD操作较为简捷、安全,具有颇好前景,更适于有严重呼吸道症状和GELTS的病例。复发时尚可重复治疗或改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莎  吴静  胡亚辉 《中外医疗》2016,(4):185-18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诊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采取Siemens Impact1.5TMR成像仪对其病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同时对患者的出血性梗死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各个类型出血型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120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分析,58例患者脑外周出血型,占比48%;14例患者为混合型,占比12%;48例患者为脑深部血肿型,占比40%。脑深部血肿型、不规则出血型、脑外周出血型及混合型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6%、90%和86%,各类型之间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适用性广,可显著降低出血性脑梗死误诊率与漏诊率的临床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模拟在吻合钉植入人体以后,吻合钉表面与肠壁组织之间的微流场环境,研究其仿生疏水化表面对细胞外液流速和壁面处流体剪切力的影响,进而通过流场的变化调控细菌的黏附。方法 观察鲨鱼皮肤微结构,建立细菌在微流场环境中的简化二维运动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模拟静态流场和动态流场中,细菌分别在光滑表面和微织构表面的运动,比较两种表面环境下细菌周围的流场特征和流体剪切力,分析流体剪切力影响细菌黏附的内在机制。结果 仿生微织构的加入增强了微流场内细胞外液的流速,在静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黏滞作用较小;动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推动作用更强;一定范围内的微坑宽度使微织构壁面所受流体剪切力更大。结论 吻合钉的仿生微织构表面,加快了细胞外液的流速,提高了微织构壁面和细菌所受流体剪切力,对细菌的附着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吻合钉抑菌表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