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临床常规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每天需做气管切开护理2次,在气管切开护理操作前,需在治疗室准备一次性换药碗,并打开置于治疗盘上,将包内用物进行整理和添加棉球、倾倒消毒液;同时还需要备齐包外用物;在护理过程中,治疗盘为  相似文献   
2.
李娜  唐志红  田永明 《安徽医药》2020,24(5):903-90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老年病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0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ICU中 239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因素、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药物使用相关因素、辅助检查相关因素的病历资料。病例组为 157例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对照组为同时期 82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 CS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分析 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 30 d预后转归情况,将 239例老年病人进一步分为 114例预后良好组, 125例预后不良组,分析病人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 ≥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 30 d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 CRAB感染、入住 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Ⅱ)评分( P<0.05)。结论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 ≥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危险因素, CRAB感染、入住 ICU时 APACHⅡ评分高提示老年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李娜  唐志红  田永明 《安徽医药》2020,24(10):1920-1926
目的探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医院感染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能够指导临床防治 CRAB医院感染,减少 CRAB感染病人的死亡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 CBM、EMbase、PubMed、OVID,以及医学网站中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限截至 2019年 5月 31日,采用 State13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32篇文献(英文 26篇,中文 6篇)其中存活组 1 607例病人,死亡组 1 372例病人。在纳入的 24项研究因素中,有 15项研究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MD=0.19,95%CI:0.08~0.30,P<0.01)、 APCHE II评分(MD=0.48,95%CI:0.06~0.91,P=0.03)、入住 ICU(OR=1.91,9,5%CI:1.12~3.26,P=0.02)、发生过休克(OR=4.28, 95%CI:1.05~17.49,P=0.04)、脓毒性休克(OR=8.36,95%CI:3.71~18.82,P<0.01)、肾功能损伤(OR=1.57,95%CI:1.19~2.07, P<0.01)、糖尿病(OR=1.31,95%CI:1.03~1.68,P=0.03)、肿瘤(OR=1.56,95%CI:1.02~2.37,P=0.04)、肝脏疾病(OR=1.93, 95%CI:1.25~3.00,P<0.01)、深静脉置管(OR=2.02,95%CI:1.56~2.61,P<0.01)、留置导尿管(OR=2.53,95%CI:1.66~3.84,P<0.01)、留置鼻饲管(OR=1.79,95%CI:1.21~2.65,P<0.01)、机械通气(OR=3.17,95%CI:2.34~4.29,P<0.01)、使用激素(OR=5.46,95%CI:3.12~9.56,P<0.01)、免疫抑制(OR=2.73,95%CI:1.82~4.1,P<0.01)。结论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和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是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人高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降低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压力性损伤和失禁性皮炎的临床实践鉴别能力,为提高ICU护士皮肤护理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对四川省6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864名ICU护士进行压力性损伤和失禁性皮炎鉴别能力调查。 结果 ICU护士对压力性损伤和失禁性皮炎鉴别得分为(12.76±3.38)分,鉴别正确率为63.79%;学历和学习频率是影响ICU护士对两者鉴别能力的主要因素(均P<0.05)。 结论 ICU护士对压力性损伤与失禁性皮炎的临床鉴别能力亟需提升,尤其对学历低及学习频率低的护士,应采取更科学、持续的教学策略,以保障护士的学习频率,并将理论知识培训与临床实践能力并重,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5%~10%。此类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院内转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转运效率,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编写组在回顾已有证据基础上,通过多次讨论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以期为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患者从疑似、隔离到确诊,不仅要承受身体痛苦,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从而加大了治疗难度[2-3].为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新冠肺炎的治疗,早日康复,需要同时关注其心理感受,必要时联合精神药物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阳光医院"项目始创于2012年,目标是在综合医院中调整原有的服务理念、模式和流程,整合心理服务的内容,增强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社会性关怀能力,真正体现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5].在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并掌握华西医院自主研发的"华西心晴指数问卷"等快速评估工具;另一方面医院也建立并逐步推广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患者心理问题的分级处理流程.此次我们将这一模式运用到抗疫一线,以帮助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重建健康心理,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传统氧气湿化与加热蒸汽氧气湿化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编号,单号进入对照组,双号进入试验组;对照组病人使用传统气泡式湿化器湿化给氧,试验组病人使用加热蒸汽湿化器湿化给氧。结果:两组病人24小时排痰量、吸痰难易程度评分、痰痂形成例数及个数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24小时SpO2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加热蒸汽氧气湿化可提高病人排痰量,使气道痰液易于吸引,减少痰痂发生,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易于开展,效果较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重病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常以多脏器功能障碍为主,病情复杂多变,因而,ICU护士的岗位风险性大,技术知识含量高,对人员素质要求也更加严格.笔者总结我院ICU 4年来对护士在岗培训历程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田永明  曾利辉 《现代护理》2007,13(6):1549-1551
通过对文献的循证分析研究,就气管内吸引提出以下循证推荐措施: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不应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封闭吸引系统可减少病人吸引过程中肺容量损失;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 min;颅脑损伤的病人吸引前应对病人进行彻底的评估,颅内压力增高、心血管术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扩肺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吸引间隔时间应超过10 min。  相似文献   
10.
刘帆  廖燕  田永明 《华西医学》2003,18(1):96-96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麻术后气管插管病人常见安全问题,以指导ICU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1年6月128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0例出现安全问题的病人均顺利过了危险期,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气道管理,做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