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随着前列腺电切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再发膀胱出口梗阻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发膀胱出口梗阻52例。采用导丝引导法及会师法行膀胱出口再次电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防治经皮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再狭窄形成的机制 自Gruentzing等人于1977年首次应用同轴气囊导管进行冠脉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 coronaryangicp lasty.PTCA)并获得成功后,PTCA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但施行PTCA后,受损的血管可发生弹性回缩,有的甚至恢复到扩张前状态。目前已公认PTCA后再狭窄的形成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环节,即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3.
从尸体检例中选出肥厚性心肌病猝死9例进行法医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病心脏体积增大,重量明显增加,平均重量为583g,室间隔增厚,平均厚度为2.3cm,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1.5。心肌结构紊乱和心肌肥大,并对肥厚性心肌病的病理诊断标准,猝死的时限,猝死发生的诱因和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西医治疗包括硝酸脂、β受体阻滞剂、他汀及ACEI类,也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及介入治疗。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在阴、阳、气、血亏虚或心、脾、肝、肾诸脏亏虚基础上,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阻于心脉,使心脉不通,心血瘀阻,不通则痛;临床多虚实夹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全方位特点遣方用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活血、益气养阴、健脾化湿、祛风通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997年~ 2 0 0 0年抢救冠心病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多例 ,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介绍如下 :患者在急性期 4 8h以内的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 ,应用扩冠、抗凝、溶栓的同时 ,给予参麦注射液 4 0ml,4h1次 ,视血压情况或每 6hiv4 0ml参麦注射液 ,最大量可达 160ml/d ,3天后改为 4 0ml日 2次iv ,使血压维持在 10 0 / 70mmHg。 1周后在总体输液量减少的情况下 ,改为参麦注射液 4 0ml加入 5%GS150ml中iv ,有利于心梗病人的心功能恢复及血压的稳定。1 典型病例患者男 ,4 9岁 ,住院号 2 112 0。入院日期 2 0 …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行诊断目的29例,治疗目的17例,诊断及治疗双目的的10例病人。穿刺部位包括胸部17例,腹部27例,躯干及四肢12例,共56例60个病灶。CT扫描确定穿刺点、角度及深度。局麻进针后,CT再次扫描确认针尖到达预定位置再进行活检取材或介入治疗。结果:60 个病灶穿刺61针次,穿刺一次成功率100% ,确诊率97.4% ,治疗有效率88.9% ,并发症5.4% 。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属微创伤性技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瘀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三组,辛伐他汀组30例,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复方丹参片组3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中药复方制剂组30例,口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血球压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制剂组降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血球压积的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片组与复方丹参片组。中药复方制剂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以及血、尿、便常规均无明显影响。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热瘀痰阻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过去由于生前对脑血管畸形诊断比较困难,故多半于死后尸检中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脑血管造影和 CT 扫描等临床可以确定诊断。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下有突然自发颅内出血者应首先考虑本病。实际上在尸检中本病并非少见、合并脑出血者也是常见的。目前国内对本病的系统研究甚少,现将我们遇到的9例其中7例有脑出血进行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4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以减轻西药降压的毒副作用.方法对受试的44例患者治疗前一周停用其它所有降压药物,一周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每次100ml,每日2次,5周为一疗程,给药按中医辨证分三型.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用天麻汤钩藤饮和杞菊地黄丸加减.2.痰浊中阻、蒙蔽清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肝阳挟痰,上扰清窍,用二陈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结果44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且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也有所下降.P<0.001,P<0.01,44例不同分期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有效中1期为90.8%,2期为92.5%,3期为88.3%,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疗效显著、且易于被老年人接受.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功能降低,可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排泄等药动力学变化,使器官对药物反应的增强或减弱,很难控制西药用量,上述治疗通过调整脏腑,运化水湿、调理气机,在降压的同时起到了降脂的作用.中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减轻了动脉硬化的进展,降低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消除、降低致残、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