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胃癌的诊断过去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纤维内窥镜和镜下活检,但这些检查方法有诸多不便。近年来,CT在胃癌诊断上的价值逐渐引起临床和影像诊断方面的重视,尤其是悯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病变的显示能力明显增加,胃癌分期的准确性显著提高,为临床手术提供了较大帮助,近年来,如何改进胃CT检查技术,进一步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性,已成为众多CT工作者关注的问题。2004年至今,我们采用低张力胃充气技术,结合薄层横断位图像、MPR、CTVE诊断胃癌,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动拼接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在椎间盘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拼接技术的高场强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诊断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方面的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磁共振机,对40例患者进行全脊柱MR检查及水成像检查,由两名高年资医生从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位置及程度,硬膜囊和神经根显示及受压程度、椎管狭窄等方面比较常规MR和脊髓水成像,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脊髓水成像在诊断椎间盘突出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分别为90%、100%、10%。脊髓水成像发现神经根受压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分别为100%、90%、0.7%。脊髓水成像诊断椎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分别为94.4%、100%、0.07%。结论基于自动拼接技术的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是一种有效、快速、无创的全椎管造影成像技术,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补充,明显提高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3D-CTA及CTVE对术前主动脉夹层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高度疑为主动脉夹层血肿的患者2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行3D-CTA和CTVE后处理,其中1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E-MRA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得到3D-CTA和CTVE的准确定性诊断和分析,3D-CTA和CTV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100%,能发现剥离内膜的存在,精确分析和测量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位置、形态、大小、管腔直径、方位及内膜口撕裂情况,证实剥离的内膜有钙化。与DSA相比,MSCT增强检查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且无创。结论CT对本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主动脉弓部和降部的夹层血肿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3D-CTA及CTVE包含三维成像信息,能够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准确定位、定性及测量,能够辅助外科医生制定更加精细的术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3.0 T高分辨率自由呼吸导航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前瞻性评价3.0T高分辨率自由呼吸导航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8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了3.0TMRA全心冠状动脉检查,采用向量心电门控(VCG)和自由呼吸导航技术,自由呼吸状态下成像。后处理使用3D容积再现(VR)技术和“肥皂泡(Soap-Bubble)”曲面重组技术进行全心冠状动脉重建,分析冠状动脉的走行、狭窄的原因及程度,并与其中26例同期开展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3,0T全心冠状动脉MR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结果68例受检者中,64例获得了满意的检查结果(94%)。发现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1例,冠状动脉壁斑块形成49例,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3%,阳性预测值为81%,阴性预测值为80%。所有病例的检查时间少于30min。3DVR全心冠状动脉重建能完整地再现冠状动脉树,观察冠状动脉的走行,发现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主干局部变细以及中断等;“Soap—Bubble”则能够分别测量冠状动脉每一支狭窄的程度,分析狭窄的原因。结论自由呼吸全心冠状动脉MRA能够成功抑制心肌运动,增强冠状动脉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无创性地进行三维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评价冠状动脉主干近、中段狭窄程度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双源CT诊断非金属食管异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双源CT对非金属可疑食管异物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3例双源CT和正侧位平片对照。结果93例双源CT阳性示食管异物,其中57例平片阳性;内镜检查证实并取出92例,内镜检查阴性1例。本组病例中双源CT敏感性100%(92/92),特异性98.4%(60/61),阴性预测值100%(60/60)。结论双源CT检查非金属食管异物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高,能明确异物类型及异物位置。双源CT可作为非金属食管异物的常规检查,及时诊断,避免不必要的食管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在腰椎管内疾患的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132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术前MRM检查做出诊断,对比术中所见,总结腰椎管内疾患的MRM成像特点及其诊断符合率。结果:MRM上表现为胡须型者9例(27节段),术前诊断为发育型腰椎管狭窄症,术中见椎板夹角减小,椎板肥厚,小关节内聚,本组共27节段,诊断符合率100%;表现为幕帘型、不全阻断型以及完全阻断型共56例(150节段),术前诊断为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央椎管狭窄,术中见小关节增生内聚,黄韧带弥漫性增生肥厚,三型分别为44、72、29节段,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8%(44/49)、100%及100%;表现为残根型、单侧压迹型共28例(80节段),术前诊断为单侧侧方椎管狭窄,术中见黄韧带形成侧方韧带卷入侧方椎管,两型分别为30、50节段,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表现为喇叭口型、束腰型共39例(98节段),术前诊断为双侧侧方椎管狭窄,术中见黄韧带外侧部肥厚、上关节突骨赘增生,两型各29、62节段,诊断符合率为80.6%(29/36)、100%。表现为根须型共3例,术前诊断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见突出椎间盘属中央或中央偏旁型;表现为残根型及单侧压迹型共16例,术前诊断为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见突出椎间盘偏侧方,波及神经根肩部或者腋部,诊断符合率均为100%。14例Tarlov囊肿MRM表现有硬膜囊周围型、神经根中央型及神经根周围型,术中完全证实囊肿与硬膜囊、神经根关系,诊断符合率100%。6例腰段椎管内肿瘤MRM表现为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对比术中所见符合率为100%。结论:MRM能真实、准确诊断腰椎管内病患,为腰椎疾患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肾脏3.0T单体素1H-MRS定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肾脏3.0T 1H-MRS特点,探讨肾脏1H-MRS代谢物峰值的变化及其应用.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仪对50名正常志愿者及15例肾癌患者进行单体素1H-MRS成像,所用技术为定点分辨选择波谱技术.结果 15例肾癌患者共13例获得满意谱线,50名正常志愿者共48名获得满意MRS谱线.1H-MRS能够检测出肾脏中四组主要共振峰: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峰(Chol+Unsat)、水峰(Water)、胆碱峰(Cho)以及脂质峰(Lip)等.肾癌组Chol+Unsat/Lip峰高比约为正常组的1/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4,P=0.04).结论 1H-MRS能够检测出肾脏中多种代谢物,并可以定量测量、研究其谱峰变化,对肾癌的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增强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的强化特征,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48例临床疑为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中61例行CTA、87例行CE-MRA检查,分析斑块的类型并测量邻近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价管壁强化特征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CTA组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CTA组:狭窄血管74支,轻度狭窄34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9支,3支完全闭塞;软斑块32块,硬斑块25块,溃疡斑6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部分患者与DSA比较,二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CE-MRA组:狭窄血管79支,轻度狭窄28支,中度狭窄33支,重度狭窄13支,5支完全闭塞;软斑块28块,硬斑块49块,血栓2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结论:CTA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各有优势,能够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非常可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 MR 3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结合任意曲面重建技术,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和高分辨3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后处理采用任意曲面重建,分析肿瘤的MR征象和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计算两种扫描方法对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采用3D THRIVE增强扫描结合曲面重建,较常规扫描能更加清晰显示病灶侵犯范围,对肿瘤局限于内膜、肿瘤浸润浅肌层、肿瘤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5.0%、97.6%、75.0%、97.6%、95.6%;86.9%、91.3%、90.9%、87.5%、89.1%;94.7%、92.6%、90.0%、96.2%、93.5%。常规扫描则相应为50.0%、95.0%、50.0%、95.0%、91.3%;78.3%、73.9%、75.0%、77.3%、71.7%;68.4%、81.5%、72.2%、78.6%、80.4%。结论:采用高分辨3D THRIVE技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检查并结合曲面重建,较常规扫描判断肿瘤侵犯子宫肌层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