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率并获得与全肺切除相同的手术彻底性.方法:用肺动脉成形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9例,其中鳞癌13例,腺癌6例.左上叶袖状切除11例,右上叶6例,右中上叶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余18例无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9%.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重建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完成92例,采用常温半身ECC完成手术2例。疾病种类包括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真性胸主动脉瘤和假性胸主动脉瘤。结果ECC时间75-371(198±51.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299(125.87±67.88)min,停循环时间29-136(54.87±22.5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0(17.08±0.73)℃,常规超滤81例,超滤液量1000-4500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11例,超滤液量5000-7200ml,术中出现“假腔灌注”一例。104例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监护室,术后12-72h清醒,术后早期清醒前出现躁动9例,早期低氧血症18例,肾功能不全13例。99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1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脑出血及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床旁开胸止血后感染。结论根据胸主动脉瘤发病部位和手术方法不同,应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灌注师与术者的紧密配合和高水平的ECC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6例肺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错构瘤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易与肺癌及肺结核球混淆。 1985年至 2 0 0 0年我们收治 46例肺错构瘤病人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46例中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 (5 3 2± 12 1)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 33例 (71 7% )。30例 (6 5 2 % )无症状 ,为体检或就诊其它疾病时偶然发现 ,16例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其中咳嗽、咳痰 10例 ,痰中带血、胸闷并胸痛、体重减轻各 2例。病程半个月至 16年 ,35例在半年内就诊。单发病灶 44例 (95 7% ) ,多发病灶 2例。病变位于右肺 34例 (上叶 15例 ,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安全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对14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预充总量1 600~1 800 ml,维持红细胞压积(HCT)24%~30%,晶胶比0.5~0.61。全部患者均用Dideco EVO或Terumo-18膜肺,体外循环采用常温或中浅低温高流量灌注方法,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术中监测血液稀释度、平均动脉压、电解质和血糖等变化,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调节酸碱平衡,给予常规超滤与零平衡超滤,记录尿量。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31~176 min,平均(94.1±3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30 min,平均(65.9±27.2)min;辅助时间7~75 min,平均(23.2±13.1)min;自动复跳率79%,145例血流动力学平稳,顺利停机;3例经二次辅助循环10~20 min顺利停机。4例患者在ECC停机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3.4%,其中4例死于严重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结论良好的膜式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对各脏器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确保术中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及规律 ,为术后复查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 ,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率鳞癌高于腺癌 (P<0 .0 1) ,肺叶切除加邻叶部分切除术、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高于其它术式 (P<0 .0 5 )。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腺癌高于鳞癌 (P<0 .0 5 )。各器官血行转移发生的频率依次为 :肺、脑、骨、肝、皮下、肾上腺及心包。发现转移后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P<0 .0 5 )。结论 :对于跨叶性病变在肺功能许可的前提下应行多叶切除 ,袖式肺叶切除术要尽量增加支气管切缘长度 ,减少局部复发。发现转移后给予积极治疗 ,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0 2例心胸比率≥ 0 .70大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应用人工机械瓣膜 ,手术施行了单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 ;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 ;联合瓣膜置换。附加术式为保留二尖瓣装置行二尖瓣置换 ,左心房折叠缝合及部分切除。结果 :全组术后早期死亡 5例 ,占同期手术病例的 4.9% ,晚期死亡 7例。长期生存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胸比率平均缩小 0 .1 9。结论 :大心脏瓣膜病人经围术期全面、确切的心肌保护 ,同时行改进的心脏瓣膜置换技术 ,完全可以得到救治 ,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房颤并发率更高达40%-79%。以往,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近20年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房颤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以迷宫(Maze)手术效果最好,但因其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在临床上推广较慢。寻找经济、低风险、创伤小的房颤消融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们应用Atf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改良传统迷宫手术线路,弃用传统迷宫手术切开/缝合方法,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东北人群特点的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856例 [男406例、女450例,年龄(45.2±13.3) 岁] 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东北人群患者,采用了低强度的抗凝标准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5~2.2,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5~1.8;二尖瓣置换术 (MVR):1.8~2.2],通过术后随访,分析该抗凝标准下人工机械瓣膜术后与抗凝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78 (18.3±12.2) 个月,总随访率为75.4%,发生血栓栓塞12 例(1.86%)。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10例(1.55%)。随访口服华法林剂量(3.4±0.8) mg/d,随访INR 1.94±0.54。 结论 在我国东北患者中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 1.5~2.2:AVR 1.5~1.8,MVR 1.8~2.2)标准,可以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等并发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fi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结果。方法:2001年~2002年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23例,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游离左侧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取大隐静脉及烧动脉与回旋支、后降支等其他部位血管吻合。冠状动脉吻合口和近端吻合口分别用7.0Prolene及6-0Prolene缝线连续法缝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1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心功能Ⅰ级~Ⅱ级,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给子扩冠、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后并发右侧脑梗死1例,融栓、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甲基丙烯酸树脂修复巨大胸骨缺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骨肿瘤在手术切除胸骨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修复胸壁 ,既保证胸廓的稳定性、保护内脏器官 ,又达到美观的效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1〕 。我们从 2 0 0 0年开始 ,单独应用甲基丙烯酸树脂 (MMA)修补胸骨切除后的巨大胸壁缺损 3例 ,均取得较好效果 ,现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34岁。发现前胸壁肿物 7年 ,肿物进行性增大伴呼吸困难 2个月入院。查体和CT检查发现胸骨下段有直径约 12cm椭圆形肿物 ,双侧 3~ 7肋软骨受累 ,骨质破坏不明显 ,肿物突起于胸壁 5cm ,向内凸入纵隔 5cm ,心脏受压移位。手术切除病变的胸骨体及周边所累的肋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