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开胸肿瘤切除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根  王卫利  宋振国  高鲁渤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1):1215-1217,1221
目的:通过疼痛评估及呼吸监测等方法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开胸肿瘤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开胸肿瘤切除手术病人53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25)背景剂量为舒芬太尼0.03μg(kg·h)^-1,自控剂量为舒芬太尼0.03μg·kg^-1;芬太尼组(F组.n=28)背景剂量为芬太尼0.3μg(kg·h)^-1,自控剂量为芬太尼0.3μg·kg^-1,锁定时间均为15min.术后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6点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并记录每天的镇痛用药容量及不良反应。结果:S、F组的镇痛满意率分别为88.0%、89.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术后第1天用药容量明显高于F组(P〈0.01),术后第2天、第3天用药容量亦高于F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开胸肿瘤切除术后PCIA操作简单,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作用轻微,血流动力学稳定,在监测疼痛程度、呼吸幅度及意识状态的情况下使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诊断学是一门医学桥梁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在七年制医学生诊断学考核中,我们加强评估体系改革,结合我院情况建立的两维新模式能提供较客观的标准,可全面的反映学生对诊断学的掌握程度。此模式在引导学生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留置三腔二囊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硬化病人常因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紧急情况下 ,置入三腔二囊管 (下称三腔管 )局部压迫 ,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传统的插管方法操作时间长、对病人刺激性强 ,常因其不配合、无法下咽等导致插管失败或加重出血。自 2 0 0 0年 1月起 ,我们对插三腔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临床应用 18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资料 :18例中 ,男 13例、女 5例 ,年龄 2 3~ 5 8岁。均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 5 0 0~10 0 0 ml11例 ,~ 15 0 0 ml6例 ,~ 2 0 0 0 ml1例 ,均神志清楚。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肺动脉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水平的提高,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oPH)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预后有所改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重度PoPH患者肝移植1例,该受者经过肺动脉靶向治疗及体外膜氧合支持,成功度过了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后随访22个月,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肝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v,IRI)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组(PNU组),每组10只.实验中记录缺血期和再灌注初期心律失常,测定冉灌注30 min和180 min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迁移率组蛋白1(high mobilitv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和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TnI)血清浓度,实验结束取心脏,采用伊文思蓝和1%TTC双重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R组,IPC组和PNU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值分别为(78.4±16.1)%、(35.3±9.4)%和(60.4±7.0)%,且3组的TnI血清浓度分别为(1.02±0.12)μg/L,(0.25±0.03)μg/L和(0.17±0.04)μg/L与IR组相比,IPC组和PNU组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显著减小、TnI血清浓度显著降低,IPC组灌注30min时TNF-α、IL-6血清浓度以及再灌注180 min时TNF-α和HMCB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PNU组再灌注30 min和180 min时TNF-α、IL-6和再灌注180 min时HMCB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与IPC组相比,PNU组IS%显著增大,但血清TnI浓度显著降低,冉灌注30 min时TNF-α血清浓度以及再灌注180 min时TNF-α、IL-6和HMCB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但再灌注30 min时IL-6血清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获得心肌保护效应、但其心肌保护效应较缺血预处理弱.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评估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等待期和移植术后生存情况可更精确地指导供器官分配。近年来提出的终末期良性肝病相关的预后评分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包括SOFT评分、P-SOFT评分、UCLA-FRS评分和BAR评分;另一类评分系统基于慢加急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等待肝移植患者的死亡原因,为加强肝移植术前等待患者的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住院等待肝移植手术期间死亡的63例患者等待时间、治疗过程和死亡原因.结果 63例患者的平均住院等待时间为(32.53±17.21)d,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为(12.75±9.77)d.等待期间上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7.62%、39.68%和74.60%.主要死因感染性休克和感染性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以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分别为39.68%和26.98%.血液净化治疗对肝性脑病治疗有效.结论 当前肝移植术前等待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和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90~320 g,随机分为4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S组)仅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监测再灌注期间HR和MAP,并计算HR和MAP的乘积(心肌氧耗指数,RPP).分别于再灌注30和180 min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IL-6、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采集完血样,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MAP和RPP降低,血清cTnI和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心肌梗死体积增大(P<0.05);与I/R组比较,IPC组MAP升高,IPOC组MAP和RPP均升高,两组血清cTnI和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降低,心肌梗死体积缩小(P<0.05);与IPC组比较,IPOC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心肌梗死体积增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炎性反应的作用强于缺血后处理,从而使心肌保护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三级学科的细化,临床专业教师理论知识越来越专科化,授课范围越来越局限。每学期脱产教师专业背景不同,难以在临床医学生见习阶段进行有效而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传授,因此三级集体备课十分重要。本文对专业细化下的三级集体备课制实施情况进行详细阐述,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前短期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片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患儿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预防效果.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儿40例,年龄3~12岁,体重10~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心功能分级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安慰剂组(P组)和甲状腺素片组(T组).T组患儿术前4 d开始每天口服甲状腺素片0.4 mg/kg,连续4 d;P组给予安慰剂.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灌注.于入院时(基础状态)、术后第1、2、4天时采集桡静脉血样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于入院时、术毕即刻及术后第1、2天时记录患儿SP、DP和HR.记录患儿气管导管保留时间、ICU停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ES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指标、ICU停留时间和气管导管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P组和T组术后第1、2、4天时血清T3浓度降低,术后第1天时血清TSH浓度降低,P组术后第1天时血清T4浓度降低(P<0.05).与P组比较,T组血清T3和T4浓度升高,术后ESS严重程度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降低(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前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片4 d(0.4 mg·kg-1·d-1)虽可减轻术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预防术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