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2.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发展20余年,已在国际上开展逐渐广泛并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腹腔镜胃癌手术解剖层面多、淋巴清扫范围广、消化道重建选择多样,在传统2D腹腔镜视野下是一种相对难度较高的手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设备的改进,3D腹腔镜已在普外科手术领域中推广普及,为外科医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手术视野。在腹腔镜胃肠外科领域中,3D腹腔镜系统能否带来新的关键技术突破,为胃肠外科带来新的方向有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胃空肠非离断式(Uncut)Roux-en-Y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实施的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胃空肠Uncut Roux-en-Y吻合51例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51例病例均在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170(135~210)min,其中消化道重建时间为27(24~41)min,术中平均失血为60(30~110)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1~3)d,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7~12)d。术后1例(2.0%)出现吻合口出血,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瘘和Roux滞留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短期随访9(5~20)个月。术后每6个月复查胃镜和胃肠道造影,无反流性胃炎,无空肠阻断处再通。结论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胃空肠Uncut Roux-en-Y吻合安全、可行,且具有全腹腔镜下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再通率低,既避免了Billroth-Ⅱ式吻合的反流性胃炎,又避免了Roux-en-Y吻合的Roux滞留综合征,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时光迈入2021年,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道肿瘤外科领域已经历30年之发展。随着国内临床研究意识的加强,许多大型医院已经设计并执行了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且被高质量期刊发表。国内临床病例数多,手术经验丰富等优势,正逐渐转化为高质量临床数据和临床证据的收获。本文就近年来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在胃肠肿瘤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以期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D腹腔镜系统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短期疗效、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收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4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D(高清)腹腔镜组及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共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为60.5岁(46~83岁);3D腹腔镜组共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为62岁(37~84岁)。38例2D腹腔镜组病人中,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4例,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17例(其中3例行末端回肠造口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2例。36例3D腹腔镜病人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5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10例(其中5例行末端回肠造口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接受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无中转开腹手术。2D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3.3±54.9)min,平均术中出血为(117.9±102.5)ml,平均排气时间为(2.3±0.9)d,平均住院天数为(9.6±7.8)d。3D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9±48.3)min,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973;平均术中出血为(100.3±66.3)ml,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386;平均排气时间为(2.1±0.8)d,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228;平均住院天数为(8.1±3.2)d,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289。术后2D腹腔镜组有1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及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出现吻合口漏;3D腹腔镜组有1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出现会阴切口感染。以上病人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行二次手术病人。结论 2D腹腔镜系统与3D腹腔镜系统在手术操作上相似,两者手术后临床短期疗效、肿瘤根治程度相当。进一步研究尚需病例的积累与远期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风险评估模型并评价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70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04例(6.5%)发生同时性腹膜转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从而建立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AUC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梗阻、腹腔积液、肿瘤部位、临床T分期(cT)、临床N分期(cN)、血红蛋白、白蛋白、CA125、CA19-9和癌胚抗原(CEA)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5.57,95%CI 2.11-14.70,P=0.001)、cT(HR=6.19,95%CI 1.02-37.46,P=0.047)、cN(HR=6.18,95%CI 2.39-15.99,P<0.001)、CA125(HR=27.49,95%CI 8.87-85.17,P<0.001)、CA19-9(HR=46.65,95%CI 12.26-177.58,P<0.001)和CEA(HR=1223.07,95%CI 259.99-5753.70,P<0.001)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模型的列线图总分为278分,列线图的AUC值为0.97。结论 肿瘤部位、cT、cN、CA125、CA19-9和CEA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史无前例的2020年已经过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下,全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格局发生巨变。我国迅速控制了疫情传播,医疗很快恢复正常状态,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胃肠外科手术已经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鉴于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国内外人员及交通往来受到极大影响,许多学术会议取消或改为线上举行,疫情极大加速了微创手术线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国产3D腹腔镜用于住院医师腹腔镜外科基本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进阶整合二段式腹腔镜模拟培训一阶段课程的35名外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学员分别操作传统2D腹腔镜与国产3D腹腔镜,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员对于3D腹腔镜的主观感受。培训后评估操作考核结果。结果 培训过程中部分学员操作3D腹腔镜会产生一定的眼疲劳及眩晕等视觉不适,但对于3D腹腔镜的总体主观感受无明显不适。3D腹腔镜在纵深感(77.1%)、清晰度(62.9%)、空间定位感(80.0%)等方面明显优于2D腹腔镜。学员分别操作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完成轨道过弯、穿隧道及高低柱3个模块的考核,在用时[(286.6±215.2)s vs. (302.3±249.2)s,(280.1±157.1)s vs. (306.3±248.4)s,(317.2±130.2)s vs. (342.0±283.7)s]、不规范操作次数[(2.3±1.8)次 vs. (2.7±3.3)次,(2.6±2.0)次 vs. (3.1±4.3)次,(7.0±3.8)次 vs. (6.0±9.5)次]及评分[(3.6±0.9)分 vs. (3.5±0.9)分,(3.7±0.9)分 vs. (3.6±0.9)分,(3.6±0.9)分 vs. (3.7±1.0)分]方面,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的客观考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3D腹腔镜在腹腔镜外科基本技能培训中有效、可行,学员主观接受程度良好,可以作为在临床工作使用3D腹腔镜前的辅助培训,推进3D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K、3D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主观感受优势。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参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医师(主刀医师、第一助手、扶镜手)进行问卷调查,所使用器械包括2D、3D以及4K腹腔镜。主观感受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视力疲劳度、术中眩晕度、空间定向感、视野和视角操控协调度、手术视敏度、光亮度、平面分辨率、纵深感分辨率、颜色分辨率、术中操作感、最佳观赏距离、帧数及刷新频率、对比度。结果 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124份,其中2D腹腔镜组38份,3D腹腔镜组43份,4K腹腔镜组43份。(1)所有手术医师主观感受评分:3组医师的空间定向感、视角操作协调度、视敏度、分辨率、纵深感、颜色分辨率、术中操作感、术者与屏幕距离、刷新频率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主刀医师主观感受评分:3组在分辨率、纵深感、颜色分辨率、术中操作感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K腹腔镜在分辨率、颜色分辨率最具优势,3D腹腔镜在纵深感、术中操作感最具优势。(3)第一助手主观感受评分:3组的视力疲劳度、视角操作协调度、分辨率、纵深感、术中操作感、刷新频率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K腹腔镜的视角操作协调度、分辨率最具优势,而3D腹腔镜虽然视力疲劳度的评分最低,但在纵深感、术中操作感最具优势。(4)扶镜手主观感受评分:3组的视敏度、分辨率、纵深感、术中操作感、术者与屏幕距离、对比度的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K腹腔镜的视敏度、分辨率、对比度最具优势,3D腹腔镜的纵深感、术中操作感最具优势。结论 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与传统腹腔镜相比,4K腹腔镜可提供更好的分辨率、视角操作协调度、视敏度、颜色分辨率,而3D腹腔镜系统可提供更好的纵深感及术中操作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系统在胃肠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通过3D腹腔镜系统进行的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7例行腹腔镜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3例行腹腔镜乙结肠癌根治术(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例行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胃癌+乙结肠癌根治术和4例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结果 全组53例患者均在3D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手术中位时间为180 (70~370) min,术中中位失血为40 (10~30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1~5)d,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2~46)d.术后1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患者术后出现会阴切口感染;1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均以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 3D腹腔镜其手术操作与传统2D腹腔镜相似,能达到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对其更加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