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磊  钱宇  金以军  樊良  吕佐 《中国骨伤》2014,27(9):738-744
目的:探讨使用终板环对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7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33例;年龄39-74岁,平均53.8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终板环将71例患者分为终板环使用组(33例)及无终板环使用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为融合节段前凸角度(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体间前缘高度(Da)、后缘高度(Dp)及平均高度(Dm),用以评估钛网沉陷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JOA评分,观察改善率,并记录术后症状及Odom分级。结果:7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4个月,平均19.5个月。影像学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体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融合节段Cobb角终板环使用组为(9.4±3.8)°,无终板环使用组为(7.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终板环使用组为(57.3±2.2)mm,无终板环使用组为(55.2±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陷的发生率终板环组为57.6%,无终板环使用组为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在JOA评分及改善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90.9%的终板环使用组患者及89.5%的无终板环使用组患者Odom评分获得很好或较好结果。结论:终板环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双侧椎体成形术15例,单侧椎体成形术18例。结果对于行单侧椎体成形术与双侧椎体成形术后的患者随访12~48月,行单双侧PKP术后的指标与术前对比,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部分恢复病椎的高度,可改善脊柱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何磊  金以军  樊良 《中国骨伤》2011,24(7):612-612
患者,男,55岁,敲击拆墙时被侧方倒落墙体压伤致双下肢活动不能及头皮出血2h入院。体检:右下肢内收、内旋、短缩畸形,左下肢外旋、外展屈曲畸形,双侧髋关节弹性固定,不能活动。双下肢感觉无殊,双足背伸跖屈肌力正常,头皮7cm裂伤伴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4.
Moss 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下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后路Moss Miami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下腰椎(L3~L5)骨折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5.
改良Stoppa入路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樊良  金以军  何磊  吕佐  范宏辉 《中国骨伤》2012,25(10):810-812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16例骨盆骨折和7例髋臼骨折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39岁。16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2例,B3型3例;C1-1型4例,C1-2型2例,Cl-3型2例,C2型2例。7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l例,横形骨折1例,T形骨折2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16例骨盆骨折中单独使用改良Stoppa入路9例,联合髂窝入路6例,联合后路l例。7例髋臼骨折中单独使用改良Stoppa入路4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2例,联合髂窝入路及Kocher-Langenbeck入路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50~35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100~1200ml,平均320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16例骨盆骨折均复位优;髋臼骨折复位优4例,良3例。2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2个月。螺钉松动1例,l例屈髋轻度受限,无钢板断裂,无腹壁疝情况。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其操作安全简捷、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术前CT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改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以术前CT扫描椎弓根轴心来获得螺钉置入解剖参数引导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改良方法。方法:使用改良置钉技术对56例脊柱损伤患者置入胸腰椎弓根螺钉242枚,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以术前CT扫描确定椎弓根轴心线,轴心线附近的解剖标志为参照确定螺钉入点,内聚E角、螺钉长度、直径均可在CT椎弓根轴心片上读出,而矢状F角可由X线侧位片上读出或观察脊突线得出。结果:242枚螺钉术后均拍摄椎弓根CT片复查,238枚螺钉完全置入椎弓根内,仅4枚有穿破椎弓根皮质,失误率1.65%,但穿破较小,均无神经根症状。结论:术前CT扫描椎弓根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是一个较好的改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置钉率。  相似文献   
7.
马尾神经受压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的严重并发症,目前认为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1995至2004年本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653例,其中伴有马尾神经受压58例,现将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樊良  方国华 《颈腰痛杂志》2000,21(2):156-156
报告2例椎间孔外椎间盘突出症,并介绍脊柱旁路肌间隙经路摘除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的手术方法,效果优良。临床资料 Jackson[1]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4型:中央型、后外型、椎间孔型、椎间孔外型,前两者统称椎管内型,后两者统称为极外侧型(椎管外型)。极外侧型所占比例极少,有报道仅占2%,而椎间孔外侧型更为少见,仅有0.1%。作者接诊2例,报告如下:手术方法 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正中皮肤切口,棘突旁2cm切开骶棘肌筋膜,从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钝性分开进入直达关节突。用两个椎板拉钩分别顶在两个横突尖端…  相似文献   
9.
樊良  金以军  何磊  吕佐  范宏辉 《中医正骨》2012,24(12):59-61,65
目的:探讨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采用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51椎),男7例,女29例.年龄65~ 90岁,中位数73.5岁.胸椎骨折13例21椎,腰椎骨折23例30椎.累及节段:T61例,T71例,T82例,T92例,T101例,T114例,T1213例,L110例,L27例,L36例,L42例,L52例.病程1d至2年,中位数2.5个月;均合并骨质疏松症;均无明显外伤史;腰背均有明显的酸痛、抽紧感,转侧翻身困难,不能长久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影像检查均未见明显的椎管内占位影.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观察患者疼痛缓解、伤椎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均未出现明显不适;手术时间40~80 min,中位数55.5 min;单椎骨水泥注入量2.5 ~6 mL,中位数4.1 mL.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6~10.6(中位数9.1)分下降至术后1.3~4.5(中位数2.9)分.伤椎高度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5 ~ 24(中位数19.5)mm增加至术后18 ~28(中位数24.5)mm.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发生骨水泥轻微渗漏2例,1例渗到椎间隙,1例渗到椎体前方,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患者痛苦小、术后下地活动早,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的骨盆骨折中,46%的患者按(Tile分型)为不稳定骨折。而其Tile C型骨盆骨折是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两个方向不稳定的骨盆骨折,非手术治疗致残率较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倾向于采用手术治疗,我科自1997-2001年经手术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2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