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HLA—DQA1/DQB1组织相容位点匹配个数及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77例。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基因型,根据血液传播疾病筛查结果选择丈夫(140例)或第三方健康个体(37例)淋巴细胞经皮内注射免疫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以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实验(FCXM)检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APLA)和抗第三方淋巴细胞抗体(ATLA)的水平。结果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匹配程度不同的夫妇在LIT后APLA无统计学差异(P〉O.05);丈夫和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封闭抗体(包括APLA和ATL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O.05);丈夫LIT诱导产生的APLA显著高于第三方LIT(P~0.05);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ATLA显著高于APLA(P〈O.05)。结论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增高在LIT中对封闭抗体产生无影响。在封闭抗体生成水平上,丈夫LIT效果优于第三方uT。  相似文献   
2.
喜树碱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喜树碱(CPT)诱导的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质量和膜电势的变化。方法:以CPT诱导HL-60细胞凋亡为模型,利用膜联蛋白V(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HL-60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用DiOC6(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的膜电势(△ψm)。用NA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的质量。结果:在4×10-6mol/LCPT的诱导下,HL-60细胞(12h)早期的凋亡率为(12.75±4.61)%,对照组为(2.88±2.49)%,二者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CPT组坏死比率为(3.48±1.67)%,对照组为(0.71±1.10)%(P<0.01)。PI染色的结果显示,HL-60细胞(12h)晚期凋亡细胞的百分率,CPT组为(3.52±1.07)%,对照组为(0.46±1.06)%(P<0.01)。同时观察到,G2/M期细胞出现阻滞,G2/M期细胞的百分率,对照组为(22.46±2.19)%,CPT组为(13.45±1.91)%(P<0.01)。在12h时间点,CPT组线粒体的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线粒体质量的细胞所占百分率,对照组为(4.53±1.26)%,CPT组为(25.74±2.09)%。同时,CPT组线粒体的膜电势显著下降(P<0.01),CPT组线粒体膜电势降低的比率为(17.71±5.23)%,对照组为(1.64±2.00)%。结论:CPT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质量和膜电势均有所下降,但其去极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4.
地塞米松影响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刺激小鼠胸腺细胞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Ψm)的变化。 方法: 以终浓度1×10-6mol/L地塞米松(DEX)刺激小鼠胸腺细胞,通过JC-1染色流式细胞术,在0、1、3、5、7、9、11、24和27 h时点分别检测小鼠胸腺细胞平均J-aggregate(FL2)和平均J-monomer (FL1)含量,并计算线粒体膜电势(FL2/FL1)。 结果: 本研究中,小鼠胸腺细胞离体后FL1所反映的线粒体质量迅速下降,至5 h对照组达到平台期(913.38±70.11),然后缓慢下降到27 h的(622.80±22.81)。DEX组FL1在1 h和3 h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从5 h(660.91±72.95)开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27 h的(309.70±53.35)。对照组和DEX组FL2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1-9 h,对照组和DEX的△Ψm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11、24和27 h,对照组△Ψm分别为(256.41±21.59)、(214.14±23.21)和(146.14±17.97),而DEX组△Ψ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138.28±20.59)、(111.61±29.67)和(72.92±17.86)。 结论: 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质量降低和△Ψm下降是早期事件,而细胞内现存线粒体△Ψm下降则是较晚期的事件。在本研究中,线粒体质量下降与现存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之间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檗碱联用环孢素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Ono's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异位移植免疫耐受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对照组 (Wistar-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安慰剂组 (SD-Wistar):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共21d; CsA组(SD-Wistar):每天按2mg·kg-1剂量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 CsA) 共21d; Ber组(SD-Wistar)每天按16mg·kg-1剂量灌服小檗碱(Berberine,Ber)共21d; CsA+Ber组(SD-Wistar): 每天按2mg·kg-1剂量注射CsA,16mg·kg-1剂量灌服Ber 共21d, 观察受体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联用Ber后,降低了受体长时间使用CsA后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结论联用Ber有助于减轻长期使用CsA后对受体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Y染色体≤22号染色体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情况。方法本实验对象为47例Y染色体≤22号染色体患者,其中A组精子密度10×106/ml共12例,B组精子密度≥10×106/ml共35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其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15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结果47例患者中共有4例发现微缺失,缺失率为8.51%;4例均为A组中发现,A组AZF总缺失率为33.33%,AZFa区缺失率为0%,AZFb区缺失率为25%,AZFc区及d区的缺失率均为33.33%,其中3例在无精子症中,缺失率为60%,1例在严重少精子症中,缺失率为14.29%;B组未发现微缺失,缺失率为0%。结论对于Y染色体≤22号染色体的男性,精子密度≥10×106/ml者AZF微缺失发生率很低;而无精子或严重少精子者,则有发生AZF微缺失的风险,尤其无精子症患者发生AZF多区域的联合缺失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势和线粒体质量的变化。 方法: 用喜树碱处理Jurkat细胞,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早期凋亡, 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 Annexin V-PE/DiOC6(3)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势(△ψm),NA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质量。 结果: 在10 μmol·L-1 CPT诱导下,6 h 时Jurkat 细胞早期凋亡的细胞比率(22.5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3.93±0.73)%(P<0.01)。CPT组坏死比率(2.48±0.53)%与对照组(2.78±0.63)%无显著差异(P>0.05);并可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晚期凋亡的细胞比率为(13.58±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18±0.51)%(P<0.01),CPT组G0/G1期细胞比率(48.14±0.96)% ,明显高于对照组(44.09±0.43)%(P<0.01)。CPT组线粒体发生明显去极化现象,AnnexinV+DiOC6(3)-的细胞比率为(19.47±0.69)%,而对照组比率为(4.21±0.40)%,差异显著(P<0.01)。同时,CPT组线粒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PT组NAO+细胞比率为(74.77±1.66)%,对照组为(92.24±1.41)%(P<0.01)。 结论: CPT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去极化作用增强并且线粒体质量下降,表明该凋亡过程与线粒体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临床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目前IVF-ET单个周期的妊娠率在50%左右,累计妊娠率已达80%左右,但排除高龄、生殖系统畸形、遗传等因素后仍有10%左右的女性患者经过多个周期治疗未能成功妊娠,通常归为反复种植失败(RIF).目前RIF的定义是指经历2~6个取卵周期,移植的优质胚胎数目大于10个,着床失败或妊娠丢失,并已排除染色体、解剖、内分泌等其它方面的病因所导致的种植失败.也有学者将RIF定义为经历3个取卵周期,且每个周期均有优质胚胎移植,着床失败或妊娠丢失[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u RM)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方法,检测52例u RM患者(u RM组)和16例可孕妇女(对照组)MTHFR C677T和MTHFR A1298C位点多态性。结果 u RM组中MTHFR 677C/T(26.9%vs 25.0%,P=1.00)和677T/T(17.3%vs 6.3%,P=0.43)基因型频率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30.8%vs 18.8%,P=0.19)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u RM组中MTHFR 1298 A/C(23.1%vs 18.8%,P=0.98)和1298 C/C(13.5%vs 12.5%,P=0.73)基因型频率以及C等位基因频率(25.0%vs 15.6%,P=0.27)高于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位点突变可能与u RM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