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手术技巧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腹腔镜手术治疗40例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根据Child-Pugh分组的肝功能评估方法,Child A级病人25例,B级15例,合并胆囊病史最长为20年,最短为5年,均有间断性腹痛症状,结合彩超提示,慢性胆囊炎36例,急性胆囊炎4例.了解其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术中操作及防范.结果 38例腹腔镜完成,其中2例因胆囊体及颈部曲张血管致密粘连而行胆囊造瘘术;余2例因胆囊三角曲张静脉团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40±10)min,术后住院(4±1)d.无胆漏,无膈下感染及伤口感染.有3例合并少量腹水经护肝、利尿后治愈.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精准的手术野暴露,术中谨慎操作,防范术中曲张血管出血,如出现果断中转开腹,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肝胆管结石病人45例,均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软件对肝胆管结石进行三维可视化临床分析与术前规划,并将三维可视化模型带入手术室,指导实施3D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术。评价术中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显示情况,以及与实际肝胆管结石分布的一致性;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复查后观察结石复发率。结果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再现病人肝脏、肝内脉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术中真实显示与术前三维可视化模型一致,手术方法与术前计划一致。手术时间(125. 9±21. 2)分钟,术中出血量(38. 8±8. 5) ml,术中无大出血及输血;经MRCP检查结石清除率为100%;发生胆道损伤2例、胆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 7%;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石复发2例,复发率4. 4%。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实现肝胆管结石的术前精确评估,指导术中腹腔镜、胆道硬镜下碎石、取石操作及肝段切除,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段前偏角度(distal femoral sagittal anterior angle,DFSAA)规律,探讨其对股骨侧假体位置安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3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术前行双下肢全长CT扫描获得股骨的3D图像,应用Mimics 17.0软件测量每个股骨的DFSAA(共262个),进行统计分析,并做男女比较和左右比较。术后行膝关节标准侧位片,记录股骨前侧皮质切迹notch的发生例数。结果平均DFSAA度数为(2.51±1.50)°,最小为0.05°,最大5.74°;男性平均(2.58±1.59)°,女性平均(2.50±1.49)°,男性和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389);每个患者的左右DFSAA最小的相差0.01°,最大的相差3.08°,平均为1.039 7°,90%的患者相差在2°以内。DFSAA≤3°notch发生率4.48%;DFSAA3°notch发生率1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28)。结论股骨远段前偏角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有差异,在全膝置换术前应考虑DFSAA大小。对于DFSAA3°的患者,推荐参考解剖轴线截骨;对于DFSAA3°的患者推荐参考机械轴线截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标准化成年小鼠股骨骨缺损诱导膜模型.方法 取18只C57BL /6品系的小鼠,6只测量小鼠股骨解剖参数, 12只小鼠制备长度为3 mm的股骨干中段骨缺损.应用骨水泥髓内钉固定股骨,术后1周X线片验证内固定效果;术后4周获取骨水泥表面诱导膜组织,运用组织学染色观察诱导膜组织和正常骨膜组织的差异.结果 术后1周X线片证实1只小鼠出现内固定失效;术后4周,HE染色证实11只小鼠骨水泥周围均有典型诱导膜形成,建模成功率91. 7%.结论通过PMMA骨水泥髓内钉系统成功制备了成年小鼠股骨骨缺损诱导膜模型,4周后诱导膜形成良好,组织学证实其为小鼠诱导膜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脐腹壁内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经脐腹壁内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80min,平均70min,术后无切口感染、创面出血、胆道损伤、阑尾残端瘘及腹腔残余脓肿发生,术后均未用止痛药,1个月后切口无瘢痕,美容效果显著。随访半年,患者对术式评价优良。结论术者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且掌握适应证及原则,经脐腹壁内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术后切口无瘢痕,美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实施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TKA的患者15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方案,观察组采用超早期行为干预+精细化训练+连续被动运动(CPM)的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评分(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比较2组患者康复期间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14 d,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观察组ROM、HSS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 33%)明显低于对照组(6. 6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KA术后,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基础上,采用超早期行为干预+精细化训练+CPM的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柯松  蒋学武 《当代医学》2013,(16):10-12
尿道下裂是小儿外科泌尿系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近年来多处报道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尿道下裂的分型标准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围手术期治疗及改善手术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将总结国际范围内对于尿道下裂分型进展并探讨尿道下裂评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小鼠睾丸引带上的存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已烯雌酚(DES)影响小鼠睾丸引带细胞的非基因效应,从睾丸外因素初步了解外源性雌激素影响雄性生殖系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GPER在不同发育时期(孕17、19 d,生后0、3、7、14和21 d)小鼠睾丸引带上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利用免疫电镜进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将培养传代的小鼠睾丸引带细胞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DES组),经典雌激素核受体阻断剂亦是GPER激动剂ICI 182780干预组(ICI 182780-DES组)和GPER阻断剂G15干预组(G15-DES组)。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组别中DES对其ERK通路的影响。结果:GPER存在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小鼠睾丸引带内层疏松间叶组织区,主要表达于引带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浆上;免疫电镜显示GPER颗粒主要锚定在小鼠睾丸引带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上,表达量少。Western blot方法发现DES对ERK通路上p-ERK1/2的抑制作用可被GPER阻断剂G15阻断,但预先加入ER阻断剂ICI 182780后没有得到类似的反转现象。结论:GPER持续存在小鼠睾丸引带的各个发育阶段,表达于引带细胞的膜性结构上;DES对小鼠睾丸引带的快速非基因效应至少部分是通过GPER介导的。以睾丸引带为研究对象,探讨DES影响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可能机制,可为其他迫切需要进行效应评价研究的环境雌激素提供一个新的实验参考系统。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碱性多糖,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微生物性、可降解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程、医药行业、工业降解等领域。而对壳聚糖抑菌性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是其特性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回顾了从2000年至2018年国内外对壳聚糖抑菌性的研究情况,对其抑菌性影响因素及抑菌机制做了总结,提出了在抑菌性研究方面的问题和观点。以期为壳聚糖抑菌性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