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杏林花开,香满台州.《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换届改选暨第八届编委会于2011年9月23日在浙江温岭九龙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游苏宁总编辑莅临会议指导,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裴国献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侯春林教授和本刊顾问、表彰编委及编委、通讯编委、特约编委150余人与会.会议得到了浙江台州骨伤医院、宁波第六人民医院和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为在生理课教学中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以及提倡重视学生学习的独立思考和主动生,开展了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种方式为加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五水头孢唑啉钠(第1代头孢菌素)预防及治疗成年人各类切口的大、中型整形修复手术术后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成年人Ⅰ、Ⅱ类各种整形手术切口共246例,手术前预防性使用五水头孢唑啉钠1次,术后每日2次,每次静脉滴注2.0 g,疗程3~5天;Ⅲ类切口31例,术前2~3天,开始使用五水头孢唑啉钠,术后继续使用5~7天,每日2次,每次静脉滴注2.0 g.结果 Ⅰ、Ⅱ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Ⅲ类切口有效率80.6%,与感染菌种相关,总有效率为97.8%.3类切口总共发生轻度恶心等药物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2.97%,未发现过敏反应及药物配伍禁忌.结论 五水头孢唑啉钠控制整形外科手术后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显微操作下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378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对手术前后平均收缩压、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中早期失用24例,失用率为6.35%.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等对内瘘通畅无影响:平均收缩压低于140 mmHg水平对早期通畅影响较大.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早期疗效较好,其早期疗效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家兔腰段脊神经后根不同部位神经小束的分布形态及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的含量及分布特点.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选择手术部位提供参考.方法: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显微解剖腰3(L3)~腰5(L5)脊神经后根,分别行圆锥起始部、中段及椎间孔部冰冻切片、HE及乙酰胆碱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Ⅰa类传入纤维在L3~L5脊神经后根神经束中的组织化学和分布特点及不同部位神经小束的分束情况: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小束Ⅰ a类传入纤维计数分析.结果:后根神经小束在圆锥起始部间隔较开,排列较规则,大致平行排列;后根中间部各神经小束未见交叉或再次分束、各小束间距离缩小,排列趋于紧密;椎间孔部各神经小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排列更加紧密;HE染色显示家兔后根神经小束內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分布均匀,直径粗大,轴突深染,髓鞘不着色;AChK染色发现脊神经后根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染色为阴性,轴突不着色,髓鞘也不染色;后根神经小束AChE浅染组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含量和含量百分比均高于深染组(P<0.05).结论:家兔腰段脊神经后根分束固定,不同部位神经小束排列不同,圆锥部较椎间孔部易于分离;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在不同神经小束分布不均匀,在AChE染色中浅染含量相对较高,深染的神经小束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致前臂自体血管内瘘术早期失用的因素,为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407例,统计早期失用率并观察对比早期失用组和早期通畅组患者基础疾病、手术前后一周平均收缩压水平、红细胞计数及HCT、血小板计数、确诊尿毒症到手术之间的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7例患者早期失用组24例,失用率为5.60%.没发现糖尿病肾病等对内瘘早期失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确诊尿毒症距手术的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收缩压水平对早期失有影响,表现为收缩压水平低于140 mmHg组早期失用率较高.[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自体血管内瘘术早期失用率较低,其早期失用与平均收缩压水平有关.未发现糖尿病等因素对早期通畅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