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1].由于早期食管癌无特殊临床表现,大多数食管癌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能够单纯进行手术者为数较少.  相似文献   
2.
曾祥永  朱勇军 《中国骨伤》2011,24(5):441-444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a 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被认为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FAI能够导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软骨的破坏程度直接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后。如果能够早期发现FAI并能及时治疗可以减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如何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呢?近来研究表明,MRI是诊断FAI的最好方法。MRI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的软骨及盂唇。文章综述了FAI目前诊断的标准和困难以及高场MRI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兔的人工膝关节感染模型.方法:以长15 mm的3 mm克氏针作为膝关节内置物,通过兔的股骨髁间窝植入股骨远端.对4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上述手术,并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在切口缝合后即刻向关节腔内接种0.5 ml1×107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B组接种0.5 ml 1×106 CFU的细菌,C组接种0.5 ml 1×105 CFU的细菌,D组不接种细菌.于术后分别观察伤口情况,拍摄X线片,细菌培养、组织学变化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变化.结果:术后14 d,A组100%(11/11)感染,B组100%(12/12)感染,C组83.3%(10/12)感染,D组无感染;光镜下可见感染内置的克氏针周围炎性细胞较未感染者多;血清CRP和ESR在术后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应用该方法术后接种0.5ml 1×106CFU金黄色葡萄球菌到膝关节,14 d后可以成功建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被用作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如何获得纯度较高活性较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很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培养法和红细胞裂解液法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观察各组获得的细胞量,记录各组首次传代时间,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其CD44抗原表达.分别用DMEM-LG、MEM-HG和DMEM/F12 3种培养基培养第3代细胞和第7代老化细胞,MTT法和计数板计数法比较不同时间点3种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老化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3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较均一的梭形或者多角形贴壁细胞,胞核大胞浆丰富,CD44抗原表达阳性.其中红细胞裂解液法获得的贴壁细胞的量较其他方法多,首次传代时间短(P<0.05).用DMEM/F12培养的细胞活力更好,细胞生长更迅速,并且经过DMEM/F12培养一段时间后,部分静止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提示红细胞裂解液法能够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提取方法;DMEM/F12更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较适合于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临床试验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咪替丁在病毒性皮肤疾病中的临床治疗作用,以期为患者和广大的医者带来建议与指导。方法:结合临床试验数据和科研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符合要求的试验结果进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加入西咪替丁的处方后,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治疗病毒性皮肤疾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被用作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如何获得纯度较高活性较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很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方法:分别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培养法和红细胞裂解液法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观察各组获得的细胞量,记录各组首次传代时间,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其CD44抗原表达。分别用DMEM-LG、MEM-HG和DMEM/F12 3种培养基培养第3代细胞和第7代老化细胞,MTT法和计数板计数法比较不同时间点3种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老化细胞的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3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较均一的梭形或者多角形贴壁细胞,胞核大胞浆丰富,CD44抗原表达阳性。其中红细胞裂解液法获得的贴壁细胞的量较其他方法多,首次传代时间短(P < 0.05)。用DMEM/F12培养的细胞活力更好,细胞生长更迅速,并且经过DMEM/F12培养一段时间后,部分静止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提示红细胞裂解液法能够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提取方法;DMEM/F12更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较适合于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脯氨酸精氨酸抗菌肽(proline-arginine rich 39-amino acid peptide, PR-39)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检测其在BMSC中的表达及抗菌活性。方法 PCR扩增目的克隆,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中,与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在脂质体2000介导下共转染293T细胞生产慢病毒颗粒,Real-Time PCR法检测其滴度;分离培养BMSC,BMSC转染PR-39慢病毒,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RT-PCR检测PR-39基因表达,并检测PR-39抗菌活性。结果 成功包装出滴度为2×109 TU/mL的PR-39慢病毒载体,并转染BMSC,转染72 h后可观察到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转染效率为74.09%,同时RT-PCR检测BMSC表达PR-39基因,其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98.43% (P<0.05)。结论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人类最宝贵的天然可再生资源.纤维素广泛分布于各类植物中,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但是,除植物纤维素外,1886年英国科学家Brown在木醋杆菌培养过程中发现木醋杆菌也能够合成纤维素,其化学组成与植物纤维相似,为与植物来源的纤维素相区别而将其命名为细菌纤维素( bacterial cellulose,BC).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进口和国产新型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补片与传统聚丙烯(PP)补片在动物模型中的抗粘连特性。方法:将96只Wistar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组、聚丙烯组(PP组)、国产化新型PVDF复合补片组(国新组)和进口新型PVDF复合补片组(进新组),每组各24只。每组再随机分成2个亚组,分别于植入后14、90d,肉眼观察补片粘连情况,并取补片及其周围腹壁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并评价各组补片的抗粘连特性。结果:术后14、90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补片均与大鼠网膜和肠管发生不同程度粘连,各组间肉眼粘连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和90d,PP组、国新组、进新组病理学综合评分分别为(7.08±1.78)、(6.75±1.66)、(6.55±2.34)分和(5.50±1.17)、(5.08±1.38)、(5.80±1.10)分,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膜内修补动物模型中,新型PVDF复合补片抗粘连特性仍存在不足,较传统重型小网孔PP补片无明显优势.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能否在RANKL诱导下向破骨细胞成熟分化。方法 RANKL作用RAW264.7细胞7天~9天,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别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观察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RT-PCR检测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结果光镜、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胞体增大,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5~10个,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大量的伪足样突起;此外,RANKL能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破骨细胞,细胞多为超过5个核的多核巨细胞;RAW264.7细胞成熟分化后具有骨吸收功能,并且能上调Cathepsin-K、TRAP、RANK等典型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 RAW264.7细胞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单用50ng/ml的RANKL体外连续诱导7天以上,能明显促进它向成熟的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