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简便、微创、针刺深度可控的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造模器械。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新型针刺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的造模器械,由C型套环和针筒两部分构成。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针刺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将造模器械的C型套环套在鼠尾上,用21G针对针刺组的大鼠尾椎Co6/7、Co8/9椎间盘分别行横贯(10mm)和半横贯穿刺(5mm);对照组大鼠尾椎无任何处理。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时对两组大鼠的尾部行X线片和MRI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椎间盘高度,计算目标椎间盘高度指数(DHI)比;在MRI T2像上采用Pfirrmann评分评价目标椎间盘退变情况。再处死大鼠取目标椎间盘固定切片后行番红O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对非针刺节段尾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碘海醇)后,X线下显影并用针抽吸髓核组织。结果:造模过程中大鼠无死亡,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向大鼠椎间盘注射碘海醇后造影显影良好,可以抽取一定量的髓核组织。造模后4周,针刺组Co6/7和Co8/9的DHI比分别为0.65±0.07和0.73±0.09、Pfirrmann退变评分分别为4.3±0.82和3.5±0.71分,对照组分别为0.98±0.02和0.97±0.02、1.1±0.32分和1.1±0.32分,两组同节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两个节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两个节段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番红O染色针刺组Co6/7髓核消失,与纤维环界限不清,终板骨化;针刺组Co8/9穿刺侧髓核和纤维结构紊乱,另一侧髓核与纤维环较完整;对照组Co6/7和Co8/9髓核、纤维环和终板形状完整,结构清晰。结论:造模器械穿刺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且横贯穿刺较半横贯穿刺椎间盘退变重;利用该造模器械可以向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或药物,抽取髓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蟒蛇油GC指纹图谱,为蟒蛇油的行业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油酸甲酯为内参照物,采用石英毛细管柱007-225(0.25 μm×30 m×0.25 mm),进样口温度280 ℃,检测器温度280 ℃,载气流速0.8 mL·min-1,分流比20:1,进样量为1 μL。对24批蟒蛇油进行研究,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04A对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B对蟒蛇油与棕榈油、花生油、猪油、普通蛇油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 结果: 24批蟒蛇油样品有9个共有峰,与蟒蛇油GC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对比均>0.998,24批蟒蛇油样品的参照峰的丰度范围在0.454~0.493。并采用相似度及参照峰丰度区分了蟒蛇油与棕榈油、花生油、猪油、普通蛇油等油脂。 结论: 该方法简便、精密性,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作为蟒蛇油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双黄祛毒片(盐酸小檗碱、大黄、五倍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在同一色谱条件ZORBAX SB-Pheny色谱柱(4.6mm×150 mm,5μm)对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0.12 ~2.4 μg(r=0.999 9),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0.11 ~2.2 μg(r =0.999 9),0.015~0.3 μg(r=0.9998),0.02~0.4 μg(r=0.9998),0.008~0.16 μg(r=0.9999),0.013 ~0.26 μg(r=0.9998),0.006 ~0.12 μg(r =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7%,100.20%,99.01%,99.76%,101.10%,101.97%,101.5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双黄祛毒片中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蛇脂膏中冰片(以龙脑计)的含量。方法 采用GC法,色谱柱为石英毛细管柱007-225(30 m × 0.25 mm × 0.25 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10 ℃,保持0.5 min,以每分钟30 ℃升温至140 ℃,保持2 min,再以每分钟50 ℃升温至190 ℃,保持1.5 min,最后以每分钟20 ℃升温至205 ℃,保持1 min,分流比10 ∶ 1,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 ℃。结果 用GC法测定蛇脂膏中冰片(以龙脑计)在0.0516~0.1548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36X+0.0322,r=0.9995。平均回收率97.94 %(n=6),RSD为2.0 %。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蛇脂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影响银花口服液澄明度的因素,为银花口服液制剂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节pH值、加入稳定剂等方法研究该口服液的澄明度,同时以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改良工艺后制得的银花口服液澄明度较高、质量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BZ25052005号标准,工艺可行;结论:调节pH为6.0,同时加入2 ms/mL D-异维生素C钠,可解决银花口服液澄明度稳定性差的问题,工艺简单,符合大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苦木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苦木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咔巴啉类生物碱的含量,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30 mmol·L-1乙酸铵(冰乙酸调pH4.5)溶液梯度洗脱,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处理分析,建立苦木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化合物,分析的11批苦木注射液与共有模式之间相似性良好,相似度均在0.9以上;3种咔巴啉类生物碱在含量分析测定条件下,各组分分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9,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 0~0.300 0,0.102 0~1.530 0,0.015 2~0.228 0μg,加样回收率在99.5%~102%.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为苦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见类型,是骨质疏松症的标志。OVF的发生条件复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增长、骨密度(BMD)下降、糖尿病等[1-2]。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躯干肌功能的减退。躯干肌是指人体躯干上的肌肉群,包括腰背肌、胸肌及腹肌等,其中腰背肌在维持椎体正常负荷和保护局部椎体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躯干肌肌量下降,肌肉脂肪浸润,背伸肌肌力及肌肉耐力的减退也是导致OV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因腰痛在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及住院的229例绝经后女性患者,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患者腰椎椎体(L1~L4)骨密度和髋部平均骨密度,记录相应的T值,每例患者同时行腰椎MRI检查。根据骨密度T值≥-1.0为正常,-2.5 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78)、骨量减少组(n=73)和正常组(n=78)。每个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用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分,用协方差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分析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的年龄分别为67.17±9.99岁、65.66±10.71岁、55.29±12.35岁,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年龄显著大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体重指数小于正常组(23.38±2.37kg/m~2 vs 24.72±2.96kg/m~2,P0.05);其余一般资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腰椎(L1、L2)中,骨质疏松组腰椎间盘退变评分均较正常组低(2.24±0.82 vs 2.60±0.95,2.79±0.95 vs3.18±0.94,P0.05),而与骨量减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腰椎(L3、L4)椎体和髋部不同骨密度组之间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腰椎椎体骨密度分别与腰椎间盘平均退变程度呈正性相关(L1:r=0.185;L2:r=0.157;L3:r=0.180;L4:r=0.132;L1~L4:r=0.180;均P0.05),髋部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与腰椎骨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较高者椎间盘退变可能更严重,有必要进一步做腰椎CT或者MRI检查;股骨颈骨密度检查对骨质疏松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是传统的芳香化湿药,其挥发油不仅被用作药用提取物,还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日用化妆品行业.广藿香醇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于评价广藿香药材及广藿香油质量的指标成分[1].而广藿香醇是否具有广藿香及广藿香油的生物活性?其应用现状如何?有何开发应用的价值?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广藿香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综合分析,从其生物来源、应用概况、生物活性、制备与检测、代谢转化等多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广藿香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5种马兜铃科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由相应批次的中药饮片制成)所含马兜铃酸A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YMC-Pac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溶液(B),检测波长250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5种马兜铃科中药饮片(各3批)中马兜铃酸A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关木通4.18mg.g-1,马兜铃0.77 mg.g-1,蜜马兜铃0.46 mg.g-1,青木香0.86 mg.g-1,寻骨风0.53 mg.g-1;5种中药配方颗粒(n=3)马兜铃酸A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关木通1.16 mg.g-1,马兜铃0.31 mg.g-1,蜜马兜铃0.10 mg.g-1,青木香0.39 mg.g-1,寻骨风0.03 mg.g-1。结论:建立的方法对多种含马兜铃酸A药材与配方颗粒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用于其含量测定;中药配方颗粒的制作工艺对中药饮片的成分有一定影响,有必要建立相关生产监控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用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