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综合评价理论探索并归纳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开发相关R包用于软件实现,为健康指数研究开发一套快捷高效的评价工具,实现一键生成高度集成的综合指数及评价结果,以期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信息与决策依据。  方法  使用R 4.1.3软件开发EvaModels包,结合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对EvaModels包内各项函数进行整体介绍与参数解释,分析比较各类方法的适用场景,并以公立医院持续发展指数构建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结果  健康指数构建包括确定指数研究主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多指标综合评价及评价结果可视化四大流程。所开发的EvaModels包共内置九个函数,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指标筛选、数据标准化、指标赋权和综合评价等功能,可满足多种评价问题的分析需求,基本覆盖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  结论  EvaModels包通过一组函数将健康指数构建中涉及统计分析的工作流程自动化、简单化,过程与代码易于解读与调用,提高了健康指数构建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3.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肠癌行Miles术后的患者,对其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肠造口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其在手术后能恢复正常生活.方法 对134例因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Miles术)患者,术后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与154例直肠会阴全切除术(Dixon术)的患者(保留肛门者)进行对比.结果 Dixon术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77.506±17.197)分,Miles术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76.701±15.138)分,二者在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感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肠造口的存在,Miles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但是通过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GHSI)与COVID-19疫情的关系,探索GHSI的价值。  方法  对来自公开数据库的159个国家(地区)进行横断面研究。用Spearman分析GHSI与COVID-19大流行的相关性,并绘制相关性矩阵。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各国社会经济及健康状况等因素,进一步研究GHSI与COVID-19大流行相关指标的关联。  结果  159个国家(地区)2021年GHSI总分平均(41.19±13.41)分,最小值16.10分(也门),最大值75.90分(美国)。截至2021年12月31日159个国家(地区)COVID-19粗病死率0.02(0.01,0.03),最小值< 0.01(不丹),最大值0.20(也门)。每百万人口总确诊病例数50 844.42(5 807.88,101 572.70)例,最小值22.26(瓦努阿图共和国),最大值251 608.38(斯洛伐克)。每百万人口总死亡病例数590.71(105.66,1 533.20),最小值3.10(布隆迪),最大值6 075.95(秘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HSI检测报告评分与每百万人口总确诊病例呈负相关(β=-0.34,P=0.038),与每百万人口总死亡病例呈负相关(β=-0.42,P=0.025);GHSI国际规范评分与每百万人口总确诊病例呈负相关(β=-0.49,P=0.041),GHSI卫生系统评分与每百万人口总死亡病例呈正相关(β=0.65,P=0.003),GHSI风险环境评分与粗病死率呈负相关(β=-0.91,P=0.044)。  结论  GHSI在评估各国家(地区)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能力方面缺乏有效性,但仍存在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剂量地尔硫在心肺转流(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应用是否产生抗动脉痉挛作用及左心室负性肌力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CPB下CABG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5~79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随机分为两组:地尔硫组(D组)和对照组(C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在置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探头后,D组静脉输注地尔硫0.5μg·kg-1·min-1,C组给予生理盐水,均连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在置入TEE探头即刻(T 0)、置入TEE探头后30 min(T1)、CPB断流20 min(T2)、50 min(T3)采用TEE探头采集心脏超声图像,通过斑点追踪技术(STI)离线处理图像,分析并记录左心室功能STI指标:整体纵向应变力(GLS)、整体环向应变力(GCS)、整体纵向达峰时间标准差(GLTSD)、整体环向达峰时间标准差(GCTSD);同时记录传统心功能指标:CI及LVEF;记录左侧乳内动脉桥(LIMA)血流及术后房颤(POAF)发生率、呼吸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运动同步化指标GLS、GCS、GLTSD、GCT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I、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LIMA血流量高于C组(P<0.05);D组术后6 h cTnI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POAF发生率、呼吸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地尔硫在CABG术中应用可增加动脉桥血管血流量,同时不产生左心室负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文琰  童辉  施婕 《护理学杂志》2008,23(10):32-33
对3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0.45%乳酸钠溶液冲洗治疗,连续冲洗7~20 d,平均冲洗13.5 d,发生近期并发症6例,其中十二指肠残端出血5例,腹腔内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控制;住院20~52d,平均住院36.0 d出院.提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确冲洗方法,做好引流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余洪兴  汪晖  施婕  罗梦丹 《全科护理》2020,18(12):1456-1459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工作一线的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人员头面部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174名一线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发生头面部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138人,发生率高达79.31%。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主要为鼻部(34.94%)、脸颊部(27.27%)、额部(19.6%)、耳后(16.48%)等。受压部位皮肤主要为1期压力性损伤(84.06%)。是否有长时间佩戴头面部防护用具的经历和是否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与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理人员是发生头面部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大对临床一线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关注,建立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提升护理人员处理压力性损伤的防治能力,保障一线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10.
陈敏  王颖  施婕 《当代护士》2021,28(7):16-19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实验组术后给予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七天实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不适症状和营养状况,加快胃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