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脉宽20~40 ns、频率6 kHz的578.2 nm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后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蓝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m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两组实验对象各分为五组,灰兔435 mW/cm~2、869 mW/cm~2、1 304 mW/cm~2、1948 mW/cm~2、2 898 mW/cm~2组和白兔869 mW/cm~2、1304 mW/cm~2、1593 mW/cm~2、2 174 mW/cm~2、3 043 mW/cm~2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检眼镜检查视网膜上的曝光点,眼底照相机检查和记录,组织病理学检查兔视网膜的损伤。结果波长578.2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气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相同功率密度下灰兔视网膜损伤重于白兔。结论在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眼底色素含量是影响激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抗菌药物致药疹22例,其中40岁以上者12例;p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疹18例;药疹类型以发疹型(6例)和多形红斑型(6例)为主。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病例1:女,56岁,因"躯干、四肢弥漫性大片状红斑伴明显瘙痒16 h"入院。1 d前因"咽痛",口服莫西沙星片400 mg/d,数小时后躯干、四肢出现弥漫性大片状红斑,瘙痒明显。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腹痛腹泻等不适。系统查体:T 36.5℃,P 76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光敏剂的研发,PDT的应用已经拓展到多种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其中肿瘤性疾病包括皮肤癌、胃癌、食管癌等,而非肿瘤性疾病以鲜红癍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痤疮等为代表。 近年来,PDT行体外造血干细胞净化已成为PDT应用的另一新领域。实验证明PDT能够有效地杀灭多种肿瘤细胞,如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且没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对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有效,而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损伤轻微。目前应用PDT净化造血干细胞的试验与临床研究正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参数的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HMME-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HMME-PDT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150个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HMME-PDT治疗组和对照组。PDT治疗组给予HMME10mg/kg,分别在给药后即刻、30min、1和3h行半导体激光照射,波长630nm,能量密度分别为5、10和20J/cm^2。观察瘢痕生长情况,术后28d取材行常规HE染色,计算各组瘢痕增生指数,分析HMME-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HMME10mg/kg后,以功率密度为20mW/cm^2,能量密度为5J/cm^2的半导体激光在给药后即刻和30min照光时能对瘢痕增生块产生抑制效应,其中以时间间隔为30min时的作用更加显著,而能量密度为20J/cm^2的激光照射瘢痕增生指数仍然较高,甚至超过空白对照组。结论HMME-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给药后至照光的时间间隔和能量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血卟啉单甲醚(HMME)一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组和对照组(n=12)。观察瘢痕生长情况,建模术后28d取材行常规HE染色和胶原纤维VG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观察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 PDT治疗后瘢痕厚度显著降低,真皮层变薄;微血管数量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且主要位于真皮深层;胶原含量下降,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有序。结论 在瘢痕形成早期,HMME—PDT能够有效抑制兔耳瘢痕的增生,该方法有可能成为瘢痕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功能学的角度研究激光照射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灰兔6只共12只眼,按照激光进入眼底的功率密度分为正常组,阈值下组和阈值上组,每组4只兔眼。应用波长578.2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1周用视觉电生理仪采集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判定激光对视网膜功能学的损害。结果暗视ERG中,阈值上组和阈值下组的Ab(uv)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暗适应最大电反应中,阈值上组与正常组的Ab(uv)差异显著,阈值下组与正常组的La(ms)差异显著。结论低于损伤阈值剂量的激光照射视网膜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功率密度下,578 nm激光引起的灰兔视网膜的改变,探讨影响激光对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因素。方法灰兔16只,32只眼,以波长578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射眼底的激光功率密度分为435、869、1 304、1 739、2 174、2 608和3 043 mW/cm2 7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用检眼镜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的损伤,并行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波长为578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汽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其功率密度越高,视网膜损伤越重。结论在激光波长578 nm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功率密度是影响激光对灰兔视网膜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脉宽20~40 ns,脉冲频率为6 kHz的578.2 nm铜蒸气激光对灰兔眼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探讨影响该激光生物学效应的因素.方法 以青紫蓝灰兔(15只,30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进入眼内的激光功率(total intraocular power,TIP)分为6组(15、30、45、60、75和90 mW),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于照光后1 h和24 h用检眼镜检查视网膜上的曝光点,用眼底照相机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记录.计算检眼镜下视网膜损伤阈值(照光后1 h和24 h)和眼底荧光造影下视网膜损伤阈值(照光后24 h).结果 波长578.2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气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灰兔视网膜损伤阈值如下:检眼镜下照光后1 h的阈值为TIP=69.24 mW,眼底功率密度为1 805.97 mW/cm2;检眼镜下照光后24 h阈值为TIP=53.25 mW,眼底功率密度为1 388.92 mW/cm2;眼底荧光造影下照光后24 h的阈值为TIP=51.62 mW,眼底功率密度为1 346.26mW/cm2.结论 在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TIP是影响激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在照光后24 h内,随着照光后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56岁,因"躯干、四肢弥漫性大片状红斑伴明显瘙痒16 h"入院.1 d前因"咽痛",口服莫西沙星片400 mg/d,数小时后躯干、四肢出现弥漫性大片状红斑,瘙痒明显.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腹痛腹泻等不适.系统查体:T 36.5℃,P 76次/min,R 20次/min,BP 120/68 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查体:躯干、四肢弥漫分布大片状不规则水肿性红斑,表面光滑无渗出及鳞屑,指压褪色.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各项检查均正常.诊断为药疹(荨麻疹型).治疗:静滴甲基泼尼龙注射液60 mg/d,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片5 mg/d、酮替芬片1 mg/d,1周后病情得到控制,激素逐渐减量至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