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1999年4月至2006年9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2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T10 12例,T11 24例,T12 40例,L1 125例,L2 48例,L3 26例,L4 12例。结果17例患者发内固定物断裂,其中1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螺钉松动,2例固定棒断裂,1例连接杆断裂。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术中充分植骨,尽早取出内固定材料以及术后常规进行外固定能有效的防止椎弓根内固定物的断裂。一旦发生内固定物的断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对不同血压及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的降血压效果及其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3 0例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口服缬沙坦80~ 160 mg,每日 1次 ,总疗程 16周。扩张型心肌病 (DCM) 3 0例为对照 ,经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 (UCG)检查心脏结构两次 ,观察其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EH+ L VH治疗后血压下降总有效率达 80 % ,P<0 .0 1。DCM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降低 ,P>0 .0 5 ,无显著低血压副作用。UCG提示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治疗后下降明显 ,P<0 .0 5。结论 长期应用缬沙坦在降血压的同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对单纯心脏扩大的 DCM患者在治疗中无明显低血压副作用 ,是一种很好的改变左心室重塑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冠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绞痛是-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我们应用敦化华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冠脉宁片,观察了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均为1996~1998年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并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疾病,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及颈椎病等。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6~70岁,平均55.3岁,其中包括劳累型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行心脏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病人,术后随机分入B组和F组,分别接受布托啡诺和芬太尼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各时段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8PO2、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各时段的MAP、8P02、VA8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而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冠脉搭桥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多途径防治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海滨 《河北医药》2010,32(16):2260-2262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终身性的心血管疾病,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心病的95%~99%[1],人类发现最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年龄是第8个月,青少年人群中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并不少见。动脉粥样硬化的进行性发展,产生动脉管腔的狭窄,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临床见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多数年龄大于50岁。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夹层动脉瘤:麻醉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覆膜支架血管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进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推崇.但是,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中采取何种麻醉方法比较合适还存在不少争议.在局麻、椎管内麻醉及全麻下均可能成功实施该手术.综合研究资料表明,在全麻插管条件下实施该手术,有利于术中控制血压和制动,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覆膜支架血管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进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推崇。但是,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采取何种麻醉方法比较合适还存在不少争议。在局麻、椎管内麻醉及全麻下均可能成功实施该手术。综合研究资料表明,在全麻插管条件下实施该手术,有利于术中控制血压和制动,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将58例拟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9例,分别施行芬太尼-异丙酚和雷米芬太尼-异丙酚TCI的全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分别于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T1)、左侧卧位双肺通气20min(T2)及左侧单肺通气20min(T3)、40min(T4)、60min(L)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并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HR及拔管时间。结果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双肺通气转为单肺通气时两组Qs/Qt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Qs/Qt在T3时均最大、在T1最低,其中T3、L时Ⅰ组少于Ⅱ组(P均〈0.05);术后Ⅰ组的拔管时间长于Ⅱ组(P〈0.05);两组术中SpO2均≥92%,MAP、CVP、HR无显著差异。结论与雷米芬太尼比较,芬太尼TCI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影响更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时间〈2h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全静脉麻醉恢复期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全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组(X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3、6及24h应用Mini-Mental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并检测各时间点血清S100ββ蛋白及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2组患者MMS评分均在术后1h最低,X组术后1h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h开始恢复;C组术后1、3h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1、3、6h较X组明显降低(P<0.05);2组S100ββ蛋白及IL-6均在术毕最高,C组S100ββ蛋白在术后1、6h高于X组,IL-6在术后1、6、24h均高于X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促进全静脉麻醉老年患者的苏醒,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可能与其有效抑制S100ββ蛋白及IL-6的分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