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总结经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我科行前侧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术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55例,年龄53(30~71)岁。对患者症状、一般情况、术前影像学资料、切除肺段分布、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带管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术期死亡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48例为早期肺癌,29例为良性肿瘤。机器人Docking时间4(1~30)min,机器人腔内操作时间76(30~170)min,出血量30(20~40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4(2~15)d,术后总引流量780(200~3980)mL;术后住院时间7(3~19)d。结论经前侧入路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结节安全、便捷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鲜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免关节软骨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骨软骨移植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新鲜自体骨软骨移植与新鲜异体骨软骨移植相比效果尚无定论.目的:探讨新鲜自体骨软骨移植与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设计、时间及单位: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1/2008-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3组,3只/组,分别实施自体骨软骨移植、异体骨软骨移植、单纯软骨缺损3种手术.方法:自体移植组:在股骨内侧髁负重关节面取直径3 mm骨软骨缺损,于非负重关节面取4块直径1 mm骨软骨柱移植;异体移植组:在股骨内侧髁负重关节面直径3 mm骨软骨缺损处植入相同直径的异体骨软骨柱;对照组:于股骨内侧髁负重关节面取直径3 mm全层软骨缺损,不做处理.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杏和半定量的改良Wakitani score评分.结果;大体观察异体移植组修复面较自体移植组稍平整,光镜可见自体和异体移植软骨均已覆盖缺损与正常软骨高度相当.绝大部分修复面为透明软骨,增殖活跃.软骨下骨、松质骨小梁均与骨床完全骨性愈合.自体移植组软骨浅表区细胞数目及排布更接近正常透明软骨,过渡区及辐射区细胞密度、厚度也明显优于异体移植组,基质染色丰富.结论: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方法均可完成关节软骨缺损的透明软骨修复,自体骨软骨移植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特点与食管癌手术的难度关系,探讨术前超声内镜在指导胸腔镜食管癌手术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55例进行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并行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超声内镜特点与胸腔镜食管癌患者切除率以及切除难度的关系。结果超声内镜对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68. 36%,对N分期的准确率为59. 03%。超声内镜检查提示T1期30例、T2期43例、T3期180例、T4期2例,全胸腔镜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3. 33%、93. 02%、85%和50%; N0期202例,全胸腔镜手术切除率为86. 63%,N1期49例,切除率为87. 75%,4例因梗阻部位超声内镜无法通过,无法准确判断N分期,为Nx。其中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无区域转移病例(P 0. 05),而术中出血量以及T分期对应的各组手术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超声内镜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食管癌术前TN分期,对术前评估食管癌患者能否行胸腔镜手术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本中心同时期同一手术组进行肺叶切除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n=60)和胸腔镜组(n=60)。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围手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 d、3 d测定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VAS均低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 d IL-6高于机器人组,CD3+、CD4+、CD8+低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相比,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创伤小、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轻、恢复快、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作用更轻,具有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姜黄素纳米粒(curcumin nanoparticles,Cur-NPs)对Lewis肺癌细胞LL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游离姜黄素(curcumin,Cur)和Cur-NPs分别作用于LLC细胞24 h,MTT检测其对LL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20μmol/L的药物作用于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ur-NPs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与Cur进行对照。结果 Cur-NPs可以明显增强Cur对LLC细胞的增殖抑制,IC50从34.91μmol/L降为10.65μmol/L(P<0.05)。Cur-NPs明显提高了Cur诱导LLC细胞凋亡(P<0.05)、抑制细胞周期于S期(P<0.05)、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升高细胞活性氧浓度(P<0.05)、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5)的能力。结论新型姜黄素纳米粒可明显提高游离姜黄素对LLC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软骨移植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新鲜自体骨软骨移植与新鲜异体骨软骨移植相比效果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新鲜自体骨软骨移植与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设计、时间及单位:动物实验观察,于2007-01/2008-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完成。 材料:新西兰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3组,3只/组,分别实施自体骨软骨移植、异体骨软骨移植、单纯软骨缺损3种手术。 方法:自体移植组:在股骨内侧髁负重关节面取直径3 mm骨软骨缺损,于非负重关节面取4块直径1 mm骨软骨柱移植;异体移植组:在股骨内侧髁负重关节面直径3 mm骨软骨缺损处植入相同直径的异体骨软骨柱;对照组:于股骨内侧髁负重关节面取直径3 mm全层软骨缺损,不做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半定量的改良Wakitani score评分。 结果:大体观察异体移植组修复面较自体移植组稍平整,光镜可见自体和异体移植软骨均已覆盖缺损,与正常软骨高度相当。绝大部分修复面为透明软骨,增殖活跃。软骨下骨、松质骨小梁均与骨床完全骨性愈合。自体移植组软骨浅表区细胞数目及排布更接近正常透明软骨,过渡区及辐射区细胞密度、厚度也明显优于异体移植组,基质染色丰富。 结论:自体与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方法均可完成关节软骨缺损的透明软骨修复,自体骨软骨移植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改良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大坪医院胸外科2013年10月—2020年10月行改良漏斗胸Nuss微创矫形术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86例患儿,其中男79例、女7例,平均年龄(14.03±3.36)岁。全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7.30±33.45)min,出血量(19.94±14.60)mL,术后住院时间(6.89±2.59)d。无术中心脏血管损伤及围术期死亡。术后2例患儿出现少量气胸;2例患儿部分切口脂肪液化、裂开;2例患儿出现矫形板严重翻转、移位,行二次手术治疗后愈合;1例患儿术后1年出现矫形板移位,行二次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8.14%。随访3~42个月,矫形板取出时间均在术后36个月左右,矫形效果评估:优68例(79.07%),良10例(11.63%),中5例(5.81%),差3例(3.49%)。结论 采用改良Nuss微创矫形术对漏斗胸患儿进行微创化、个体化塑形和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3 K/AKT通路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诱导小细胞肺癌H1688和H446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1、5、20 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6、12、24、48 h)的EVO处理H1688和H44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AKT的表达水平.以EVO分别作用于经过PI3 K/AKT通路激活剂IGF-1或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的H1688和H44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将EVO作用于IGF-1预处理的H1688细胞后,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EVO处理H1688细胞,Western blot检测t-AKT、PTEN蛋白表达,RT-PCR检测AKT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EVO处理后H1688和H446细胞中p-AKT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IGF-1可减弱EVO下调H1688和H446细胞p-AKT的作用(P<0.05),并降低EVO在H1688中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EVO与LY294002下调p-AKT蛋白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O对H1688细胞t-AKT蛋白和AKT mRNA的表达无影响,EVO可明显上调PTEN的表达(P<0.05).结论 抑制PI3 K/AKT通路活性是EVO诱导H1688和H446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肺腺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不同注射部位对肿瘤生长和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 2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于左侧背部近腋窝、右侧背部近腋窝、左侧后肢和左后爪垫皮下注射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腺癌移植瘤模型,考察各组裸鼠肿瘤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各组裸鼠成瘤明显,模型构建成功。背部近腋窝种植2组裸鼠肿瘤比后肢和爪垫种植的肿瘤出现时间早,生长速度快(P<0.05)。左侧背部近腋窝、右侧背部近腋窝、左侧后肢和左后爪垫皮下移植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1.7%、42.9%、23.1%和21.4%。其中左侧背部近腋窝注射最为方便。结论裸鼠左侧背部近腋窝皮下注射A549细胞操作方便,肿瘤易生长,淋巴转移率高,是构建人肺腺癌皮下移植瘤淋巴转移模型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在后外基底段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肺基底段切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6例,中位年龄50(33~72)岁。38例患者行后、外或后外联合基底段切除,其中19例经下肺静脉单向式入路,19例经叶间裂双向式入路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手术时间100(40~185)min、术中出血量50(10~210)mL、淋巴结采样个数3(1~14)枚。术后4例(5.1%)肺漏气,4例(5.1%)液气胸。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肺淤血及局限性肺不张。单向式和双向式入路的后外基底段切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采样个数方面,双向式组较单向式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3)枚vs. 5(1~9)枚,P=0.040]。结论 机器人辅助复杂肺基底段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