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外科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薄基底膜肾病(TBMN)合并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对一病理学诊断为TBMN合并FSGS患者及其家系的COL4A3和COL4A4基因突变,应用与COL4A3和COL4A4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PCR扩增COIAA3和COL4A4全部98个外显子后,直接测序筛查突变.同时测序排除已为公认的FSGS相关基因NPHS1、NPHS2、WT1、TRPC6、ACTN4、CD2AP突变导致FSGS的可能.结果 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显示此家系与COL4A3和COL4A4基因连锁.直接测序在此家系中发现疾病患者COL4A4基因1214位的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导致Ⅳ型胶原α4链第405位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并且发现COL4A3基因一多态性IVS1-4C>T.此多态性随疾病分布,可能与致病相关.未发现FSGS相关基因的突变.结论 此家系是在TBMN的基础上发生FSGS.Ⅳ型胶原α4链突变及随疾病分布的基因多态性是否导致TBMN合并FSGS或使其易感性增加尚待更多家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薄基底膜肾病(TBMN)患者COL4A4基因点突变后导致编码蛋白中甘氨酸被其它类型氨基酸替代后的结构;探讨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及与表型的关系。 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1例常染色体显性连锁遗传型TBMN并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患者为研究对象,该患者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为血尿、大量蛋白尿,基因检测确定为COL4A4中的g. 1214G>A导致p.G405E。对照选取1例健康人和1例文献报道的单纯TBMN患者(基因检测确定为COL4A4中的g. 1550G>A导致p.G448S)。应用E. coli分别表达患者α4(Ⅳ)链的含有突变位点的结构域及对照α4(Ⅳ)链的相同结构域,圆二色谱检测并比较它们二级结构的差异。 结果 TBMN并发FSGS患者重组蛋白的圆二色谱最低峰所在的波长由正常对照的208 nm变为约220 nm处,而且峰度降低。单纯TBMN对照重组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改变较轻微,最低峰所在的波长不变,峰度仅轻度降低。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来自健康对照的重组蛋白中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均存在,其中前二者各占约1/4。与健康对照蛋白相比,来自TBMN并发FSGS患者的重组蛋白中α螺旋结构增多,约占1/3,无β折叠结构;单纯TBMN对照的重组蛋白与健康对照相似,α螺旋的比例下降而β折叠增多。 结论 位于α4(Ⅳ)链相邻结构域的两个不同位置的甘氨酸被不同的氨基酸替代,它们的临床表型不同,α4(Ⅳ)链的二级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二级结构的改变程度与临床表型的严重性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abry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及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基因(GLA 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Fabry病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及GLA基因突变等特点.结果 Fabry病肾损害在肾活检患者中检出率为0.074%,平均确诊年龄(30.57±9.32)岁,男∶女=2.5∶1.尿蛋白量中位数为1.71 g/24 h[(0.32~ 4.71)g/24 h].5例有血尿,4例有肾功能受损,肾外受累的表现以血管角质瘤最多见(10/14),其次为心脏病变(6/14).经典型患者9例,迟发型5例,其中6例有肾脏病家族史.肾脏病理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肾小球细胞空泡变性,部分患者可见硬化的肾小球.电镜下2例女性患者为部分足细胞内有髓磷脂样小体形成,其余病例所有足细胞内均可见髓磷脂样小体.4例测定α-Gal A活性的先证者均低于正常值.12例先证者进行了GLA基因突变分析,11例发现有GLA基因突变.3个新突变为碱基插入或缺失突变,临床表型均为经典型Fabry病.大多数迟发型患者携带的基因突变位于酶结构的包埋区或部分包埋区(3/11).在已证实的GLA基因突变中,携带I91T、R112H、Q312H的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迟发型”;携带W162X、F169S、S201F、N272K及L310R的先证者均表现为“经典型”.结论 本组Fabry病肾损害患者占肾活检的0.074%,常伴有血管角质瘤及心脏受累,且不同的GLA基因突变可能与患者的表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具有两种遗传性疾病,即Fabry病并发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以及家系患病情况。 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41岁女性Fabry病并发TB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及相关检测。 结果 先证者呈现典型的Fabry病的肾外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神经痛、眩晕、耳鸣、肥厚型心肌病等,同时亦有蛋白尿、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等肾脏受累表现;肾活检光镜下病理改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部分足细胞空泡变性;电镜下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胞质内多数髓磷脂小体形成,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变薄,厚度为(216±31) nm。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显示先证者女儿除有典型Fabry病肾外表现外,亦有以血尿为主的肾脏症状。先证者的1个妹妹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先证者及其女儿α-半乳糖苷酶 A(α-Gal A)活性分别为33和75活性单位(正常参考值为100~500活性单位),且2人均携带新发现的GLA基因突变——1208ins21 bp及COL4A3基因多态性——c:3627 G>A(p:M1209I)。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的先证者的妹妹仅携带COL4A3基因的c:3627 G>A(p:M1209I)多态性,α-Gal A活性正常,无GLA基因突变。 结论 对于Fabry肾病患者呈现血尿,尤其是表现为家族性血尿时,应考虑并认真排除并发TBMN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薄基底膜肾病(TBMN)又称良性家族性血尿(BFH),为编码Ⅳ型胶原α链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纯性镜下血尿,可合并有轻度蛋白尿,通常预后良好~([1-3]).TBMN的诊断主要依靠电镜下见到弥漫性变薄的肾小球基底膜(GBM)~([4]).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McConville~([5])首先报道此病;国内1990年由章友康~([6])首先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