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研究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双节段内固定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矫正情况、伤椎相邻椎关节病变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上节段和下节段间盘退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07.93±2.75) min比(132.68±2.81) min、(198.44±9.17)ml比(314.18±8.73)ml、(8.36±1.15)cm比(12.33±1.08) cm、8.89%(4/45)比26.67%(12/45)、6.67%(3/45)比22.22%(10/45)和4.44%(2/45)比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症状适宜的情况下,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突出,术后患者恢复状况好,术后并发症少,远期不良影响轻微,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术对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岁。总结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4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行充分后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植骨融合良好,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纠正,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0.412 cm恢复到0.780 cm;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6°恢复到最终随访18.4°;评价椎管占位采用Wolter分型由术前平均47%降低到最终随访1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提高l级者有8例,2级者有2例;38例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者中有25例完全恢复,9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无变化。结论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不仅重建脊柱序列稳定性,而且使圆锥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L1节段爆裂骨折合并圆锥损伤手术后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查体情况后行后路或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手术.记录手术前后膀胱功能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鞍区感觉障碍,其中25例鞍区感觉减退,10例感觉消失.比较鞍区感觉减退组和感觉消失组的膀胱尿动力学参数,如最大自由尿流率、自主排尿量、最大尿流速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最大压力时的尿流速和逼尿肌的最大压力.感觉减弱组显著优于感觉消失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中,感觉减退组16例3个月内大小便恢复正常,7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术后恢复较差需要导尿;感觉消失组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低于感觉减退组(P<0.05).[结论]L1椎体爆裂骨折并圆锥损伤手术的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是较为重要的评价预后指标,而其恢复同患者术前感觉区域的损伤情况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