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奥硝唑阴道凝胶剂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奥硝唑凝胶剂,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奥硝唑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奥硝唑凝胶剂对热和光较稳定。结论:奥硝唑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了解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弱精子症动物模型中的含量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机制及uPA作为预防或治疗弱精子症药物的可能性。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d用药组,5d用药组,10d用药组,15d用药组,20d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药组每天给予奥硝唑200mg/kg,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维素钠连续灌胃,用药组分别在给药第1、5、10、15、20d后24h内,麻醉处死动物取附睾和睾丸。低渗肿胀试验检测精子细胞膜完整性,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睾丸与附睾组织中uPA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睾丸组织中uPAmRNA含量。结果:奥硝唑持续给药构建弱精子症时,精子膜完整性下降发生在给药的第10d,并一直维持低值。与建立弱精子症模型同步的uPA在睾丸和附睾组织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下降在用药15d,下降趋势上是平行的,而显效性稍滞后。用药15d组与用药20d组uPA蛋白表达、mRNA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细胞膜受损、运动能力下降与uPA表达及含量下降平行,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模型形成可能是由于uPA含量及表达下降所致。弱精子症形成原因较复杂,uPA含量及表达的下降可认为是弱精子症形成因素之一,检测uPA含量可能有助于弱精子症的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奥硝唑对雄性大鼠附睾中肉毒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附睾组织中肉毒碱的含量.了解奥硝唑引起弱精子症模型动物附睾中影响精子成熟的标志性物质--肉毒碱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引发动物弱精子症的可能原因.方法 用奥硝唑构建弱精子症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200 mg/kg奥硝唑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末次给药24 h后的不同时间用25%的乌拉坦溶液麻醉后取附睾.附睾组织匀浆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处理,用HPLC法检测在用奥硝唑连续造模20 d期间大鼠附睾中肉毒碱的动态变化.结果 奥硝唑可以使附睾中肉毒碱的含量在造模第2天迅速降低,在造模第5天达最低,并最终维持在4 300μg/ml水平,此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约降低了24%.结论 奥硝唑致动物弱精子症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毒性影响了附睾的吸收功能,干扰附睾对肉毒碱的主动摄取,破坏精子成熟的环境,从而降低了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益气化瘀祛痰通络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祛痰通络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39/5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化瘀祛痰通络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可改善血液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芳香新塔花黄酮(ZCF)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ZCF的自由基捕获清除能力.体外培养原代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MTT法测定药物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测定给药后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6.
吕红  彭彦  陈萍  廖晶晶 《医药导报》2008,27(4):469-47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奥硝唑凝胶中奥硝唑的含量. 方法 采用ODS C18(4.6 mm×150 mm,5 μm) 的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312nm,流速:1 mL&#8226;min-1,塞克硝唑为内标. 结果 奥硝唑浓度在0.63~20.00 μg&#8226;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峰面积/内标比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2%,RSD=1.2%. 结论 该法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 操作简便, 结果 准确、灵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黄酮类成分,葛根无论是不同规格还是不同炮制品均高于粉葛;葛根片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丁,粉葛片和丁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煨制或醋制后,葛根片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下降,但大豆苷和葛根素含量增加;葛根丁和粉葛片煨制后葛根素含量也增加;粉葛片醋制后大豆苷含量下降;其余炮制品与生品相比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葛根、粉葛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葛的炮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常中国汉人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红细胞COMT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细胞COMT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6例健康正常人红细胞中COMT的活性,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检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男女之间、对照组男女之间COMT活性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OMT活性频率分布患者组在4.5~26.3 nmol/ml RBC/hr范围,对照组为7.2~28.3 nmol/ml RBC/hr范围.患者组COMT平均活性为(12.2 ±4.0) nmol/ml RBC/hr,对照组COMT平均活性为(16.6±3.7) nmol/ml RBC/hr.男性患者为(12.3±3.8) nmol/ml RBC/hr,女性患者为(11.6±4.0) nmol /ml RBC/hr,对照组男性为(16.5±4.5) nmol/ml RBC/hr,女性为(15.3±3.9) nmol/ml RBC/hr,患者组和对照组及男、女性患者和男、女性对照者之间,COMT活性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红细胞COM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低活性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红细胞COMT活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6例健康正常人红细胞中COMT的活性,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检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男女之间、对照组男女之间COMT活性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OMT活性频率分布患者组在4.5~26.3nmol/ml RBC/hr范围,对照组为7.2~28.3nmol/ml RBC/hr范围。患者组COMT平均活性为(12.2±4.0)nmol/ml RBC/hr,对照组COMT平均活性为(16.6±3.7)nmol/ml RBC/hr。男性患者为(12.3±3.8)nmol/ml RBC/hr,女性患者为(11.6±4.0)nmol/ml RBC/hr,对照组男性为(16.5±4.5)nmol/ml RBC/hr,女性为(15.3±3.9)nmol/ml RBC/hr,患者组和对照组及男、女性患者和男、女性对照者之间,COMT活性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红细胞COM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低活性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