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阈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6590±0.5227)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267);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1±0.3061)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4014±0.6112)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44)。结论:(1)本实验中,单针、双针针刺前后痛阈值都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2)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显示出一定的差异。(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作用时程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克服肿瘤微环境及其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的作用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大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重新编程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巨大潜力,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有效策略。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各亚细胞器与肿瘤的关系,概述了基于酸碱性调节、活性氧含量、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细胞的肿瘤微环境特点的纳米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为亚细胞器途径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菌触发机理在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果胶钙是细菌触发型结肠定位制剂中较为优良的载体材料.文章对其制备、应用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等内容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常爽 《中医药信息》2008,25(2):14-15
扁平疣,中医称“扁瘊”,现代医学认为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火妄动、气血不和,外感风邪之毒阻于肌肤所致。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常侵犯人体上部,使人皮肤腠理疏松,卫外不足,导致风热之毒乘虚而人皮肤,蕴结成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利用统计学STATA 10.0处理分析数据。结果①针刺5 min,针刺前痛阈值(6.12±0.26)针刺后痛阈值(7.95±0.27);针刺10 min,针刺前痛阈值(5.31±0.51)针刺后痛阈值(9.27±0.44);针刺15 min,针刺前痛阈值(5.44±0.24)针刺后痛阈值(10.57±0.45);针刺20 min,针刺前痛阈值(5.29±0.22)针刺后痛阈值(10.34±0.34);针刺25 min,针刺前痛阈值(4.55±0.32)针刺后痛阈值(9.87±1.01);经配对t检验比较,均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1)。②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0 min后痛阈值(9.27±0.44)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5 min后痛阈值(10.57±0.45)配对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P<0.05)。③针刺15min后痛阈值(10.57±0.45)与针刺20 min后痛阈值(10.34±0.34)以及针刺25min后痛阈值(10.8±0.89)分别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658 3;P=0.686 2)。结论手针平补平泻针刺大鼠"后三里"腧穴15 min、即可达到较佳的调节大鼠痛阈的针刺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雌激素硫酸基转移酶(hEST)基因与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关系,为其病因学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hEST蛋白及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hEST蛋白及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分泌期和萎缩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hEST蛋白及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逐渐降低,三者比较有差异(P<0.01)。hESTmRNA和蛋白含量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hESTmRNA和蛋白在ER阳性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ER阴性组织,差异显著(P<0.01)。结论 hEST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与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但hEST不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酶控渗透泵型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以果胶钙和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5-氨基水杨酸(5-ASA)为模型药物的酶触发渗透泵型结肠定位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征及释药机制。方法采用包衣锅法制备含药丸芯,选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化包衣液处方及丸芯中渗透剂的用量,并进行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制备5-ASA渗透泵酶触发微丸最佳工艺参数为:包衣增重25%;药物与NaCl(丸芯)比为3∶1;醋酸纤维素与果胶钙(包衣液)用量比为2∶3。所得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人工小肠液中4 h累计释放率〈8%,人工结肠液12 h累计释放率〉70%,表明结肠定位性较为突出,且可以在结肠持续释放药物以维持局部药物浓度,进一步研究释药机理表明为零级释放。结论采用果胶钙与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渗透泵酶触发结肠定位微丸可实现结肠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基于渗透泵酶触发原理的5-氨基水杨酸(5-ASA)结肠定位微丸的体内释药行为,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将5-ASA结肠定位微丸(微丸组)与5-ASA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溶液(对照组)分别给大鼠灌胃,于规定时间间隔从大鼠心脏取血,并取出胃、小肠、盲肠、结肠及其内容物,计算相对靶向释药指数(DDI值);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部位的微丸表面结构。结果:微丸组在胃、小肠、盲肠、结肠中的DDI值分别为11.09,12.08,187.25,181.68。扫描电镜观察结肠内微丸有清晰可见的孔径。结论:5-ASA结肠定位微丸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释药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7岁。因"绝经22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0+d"于2010-11-08入本院。病史采集:G4P4。绝经期无阴道不规则流血史。入院查体:妇科检查未及异常。盆腔超声检查示,宫腔内4.6cm×4.0cm中等回声团,边界清,其内探及血流信号。盆腔增强MRI检查结果示,宫腔内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宫颈黏膜稍厚,呈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明显强化。TCT检查示非典型细胞,不能排除腺细胞来源。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及CA19-9均正常。入院诊断:①宫腔内占位;②子宫内膜癌待排。2010-12-01先行分段诊刮术,宫颈无组织刮出,子宫内膜刮出物污秽,术中冰冻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回示恶性,遂行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Hybrid-PCR 技术,筛选 miR-134在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SKOV3-TR30细胞中潜在靶基因,为卵巢癌耐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通过RNA抽提,Hybrid-PCR 引物设计,Hybrid-PCR及测序,BioEdit和DNAclub分析所有测序结果并运用BLAST分析确定候选靶mRNA的确切信息。最后通过候选靶基因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miRNA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 Hybrid-PCR方法筛选出SKOV3-TR30中miR-134的潜在靶基因有:C16orf72、PNAS-105、spermidine synthase、VIM2、F-box protein 2、GAPDH、PRPF6和RPL41,成功构建以上8个靶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134对8个候选靶基因3’-UTR区均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结论 在SKOV3-TR3O 细胞中,运用Hybrid-PCR方法共筛选得到8个miR-134候选靶基因;miR-134可能通过调控这些靶基因在卵巢癌耐药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